[发明专利]一种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81636.X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5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顾强;叶珂羽;陈建勋;刘振宇;梁伟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30 | 分类号: | F16H61/30;F16H61/00;F16H63/40;F16H6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张海英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器 换挡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该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包括:摘挡阶段,通过调节换挡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换挡液压缸的换挡活塞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拨叉相对于换挡液压缸移动,使拨叉推动同步器实现变速器档位切换至空挡;空挡摘入阶段,根据拨叉的当前位置和拨叉的空挡目标位置,调节换挡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使拨叉进入拨叉的空挡目标位置。采用压强与流量联合控制的方式,对液压执行机构中液压系统的匹配,实现变速器快速准确的摘挡,满足变速器快速换挡需求。根据拨叉当前位置和拨叉空挡目标位置,调节换挡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用于快速准确的摘挡,缩短整体换挡时间,保证换挡的可靠性和速度,改善换挡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广泛普及,驾驶者对汽车操纵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可以代替驾驶者自动完成车辆起步、换挡等操作,降低了驾驶者的驾驶强度和驾驶技术要求。相比手动变速器,由于自动变速器具备较好的行驶平顺性,受到大众的欢迎,使搭载自动变速器车辆近年来市场占用率不断提高。
在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过程中,将当前挡位摘回空挡是对换挡过程影响很大的操作之一,摘挡失败会直接导致换挡的失败。变速器摘挡操作主要通过液压执行机构或电动执行机构完成。目前,变速器液压执行系统已发展到泄漏系统,其驱动效率较之前系统有了很大提高。针对新型液压系统,利用现有的控制方法无法保证换挡的可靠性和速度,使得换挡的品质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用于快速准确的摘挡,以改善换挡品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包括:
摘挡阶段,通过调节换挡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换挡液压缸的换挡活塞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拨叉相对于换挡液压缸移动,使所述拨叉推动同步器实现变速器档位切换至空挡;
空挡摘入阶段,根据拨叉的当前位置和拨叉的空挡目标位置,调节换挡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使拨叉进入所述拨叉的空挡目标位置。
作为优选,在所述拨叉上设置有限位架,限位球通过弹性件抵压于所述限位架上并能够与所述限位架的表面滚动配合,换挡活塞连接于倒锥,倒锥选择性抵接于齿圈倒锥;
在所述摘挡阶段,调节所述换挡压力控制阀的压强P为P1+P2,其中P1为在换挡活塞施加使限位球从限位架底部移出的压强,P2为在换挡活塞施加使同步器倒锥脱离齿圈倒锥的压强。
作为优选,P1=F1/A,其中,F1为在换挡活塞施加使限位球从限位架底部移出的压力,A为换挡活塞的有效作用面积,F1通过限位球与限位架之间摩擦系数、限位球的直径、弹性件的预压缩量、限位球与限位架的相对位置计算而得到。
作为优选,P2=F2/A,其中,F2为在换挡活塞施加使同步器倒锥脱离齿圈倒锥的压力,A为换挡活塞的有效作用面积,F2通过台架标定试验得到。
作为优选,在将换挡压力控制阀的压强P调节至P1+P2及流量控制阀的流量调节至Q1时,如果拨叉的位置没有移动改变,将换挡压力控制阀的压强P减少为零并持续t1时间,然后以△p作为步长逐渐增加换挡压力控制阀的压强,直到拨叉位置发生移动或达到最大摘挡时间T。
作为优选,如果拨叉的当前位置发生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L1,进入空挡摘入阶段;如果摘挡时间T达到最大摘挡时间Tmax,则进入空挡摘入阶段失败。
作为优选,在所述空挡摘入阶段时,换挡压力控制阀的压强P(x)与拨叉的当前位置x和空挡目标位置关系为分段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16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