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藜麦苦荞复合营养饭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9369.0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7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卢扬;张振;李俊;唐健波;卢永仲;覃引;曾宪浩;陈中爱;陈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B79/02;A23L7/10;A23P30/00;C05G3/04;C05G3/00;C05G1/00;C09K17/4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陈萍 |
地址: | 550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苦荞 制备 苦荞麦颗粒 复合粉体 复合营养 混合粉末 混合颗粒 重金属 蒸熟 双螺杆挤出机 营养液 二次挤压 含硫肥料 挤出造粒 颗粒混合 用水清洗 晾干 研磨 复合物 颗粒状 苦荞饭 苦荞麦 双螺杆 乙烯利 米粒 蒸笼 晒干 喷洒 种植 清水 复合 | ||
1.一种藜麦苦荞复合营养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种植土壤进行翻耕,将土壤修复剂平铺于翻耕后土壤深20-30cm处,平铺后,喷洒营养液;每亩地喷洒营养液30-40kg,然后制垅,将苦荞种子均匀撒在垅上,对各个垅进行覆膜处理;出苗后幼苗长至5±0.5cm高时,去除覆膜,在幼苗根部喷施含硫肥料液,每亩地喷施含硫肥料液18-22kg;幼苗长至15±0.5cm时进行分栽处理;对分栽后的苦荞幼苗进行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处理;待成熟后进行收割,收集苦荞麦颗粒;
(2)将步骤(1)得苦荞麦颗粒和藜麦颗粒以质量比为(2-4):1的比例混合用水清洗后晒干研磨制得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由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制得混合颗粒;将混合颗粒磨成粉后加入清水搅拌均匀,制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状,然后放在蒸笼上蒸熟后晾干制得藜麦苦荞复合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藜麦苦荞复合营养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土壤修复剂的添加量为翻耕后土壤质量的0.1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藜麦苦荞复合营养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土壤修复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生物活性炭3-6份、活化海泡石粉2-4份、腐殖酸1-3份、无机肥20-40份、去离子水8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藜麦苦荞复合营养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植物秸秆、果皮烘干粉碎研磨混合,之后在马弗炉内惰性气氛、300-400℃下进行烧结30-50min,制得生物活性炭;将生物活性炭加到乙二胺四乙酸钠的水溶液中浸泡处理后,真空干燥,制得改性生物活性炭;
二、将聚丙烯酰胺凝胶溶液和研磨处理的海泡石粉混合静置处理,之后过滤,烘干,制得活化海泡石粉;
三、将无机肥、腐殖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备混合溶液,将步骤一制得的改性生物活性炭和步骤二制得的活化海泡石粉混合后加入混合溶液搅拌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土壤修复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藜麦苦荞复合营养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植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大豆秸秆、高粱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果皮为香蕉皮、苹果皮、百香果壳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植物秸秆和果皮的质量比为(1-3):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藜麦苦荞复合营养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乙二胺四乙酸钠的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5%,所述乙二胺四乙酸钠的水溶液与生物活性炭的质量比为12:(1.5-2.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藜麦苦荞复合营养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聚丙烯酰胺凝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5%,所述聚丙烯酰胺凝胶与海泡石粉的质量比为(0.5-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藜麦苦荞复合营养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营养液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多壁碳纳米管0.1-0.4份、纳米氧化钛0.5-1.3份、磷酸二氢钾6-8份、过磷酸钙3-7份、硫酸镁2-5份、质量浓度为10%的乙烯利溶液4-5份、去离子水50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藜麦苦荞复合营养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含硫肥料液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硫酸钙8-10份、硫酸镁3-5份、硫酸钾7-10份、钼酸铵0.1-0.6份、去离子水80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藜麦苦荞复合营养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挤出造粒的具体工艺为:双螺杆挤出机II区温度为60-65℃、III区温度为110-112℃、IV区温度为125-128℃、V区温度为60-65℃、VI区温度为60-65℃;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60-170r/min;所述挤出造粒时混合粉末的含水量为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93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