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0604.6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8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今保;李欣瞳;李碧卿;姜涛;谢芬;马江杰;李虎卿;李龙卿;李振;潘留顺;朱品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4 | 分类号: | E04G23/04;E04G2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柳强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支撑结构 钢管横杆 文物建筑 螺旋顶 墙体 横向支撑结构 加固装置 竖向支撑 建筑物 钢拉杆 钢立杆 外墙 抢险 建筑物内部 自平衡体系 钢管立杆 结构安全 占用空间 可逆 屋面 顶撑 扣件 楼面 锚固 外顶 向内 钢管 外围 支撑 | ||
1.一种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钢管及扣件搭建的钢管支撑结构体系,所述钢管支撑结构体系包括竖向支撑结构和横向支撑结构;所述竖向支撑结构包括钢管立杆(9),其顶部设有螺旋顶撑(5)用于支撑建筑物的屋面或楼面(1);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包括位于建筑物内部的钢管横杆(10),所述钢管横杆(10)两端也设有螺旋顶撑(5),其用于将建筑物的墙体(2)向外顶撑;所述钢管横杆(10)的下部设有钢拉杆(6),所述钢拉杆(6)锚固于墙体(2)外围的外墙钢立杆(12)上,所述外墙钢立杆上(12)也设有螺旋顶撑(5),其用于将建筑物的墙体(2)向内顶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立杆(9)顶部的螺旋顶撑(5)与屋面或楼面(1)之间设有木垫块(3),其底部设有钢垫块(11);所述钢管横杆(10)两端的螺旋顶撑(5)及外墙钢立杆上(12)上的螺旋顶撑(5)与墙体(2)接触处也均设有木垫块(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立杆(9)支承在文物建筑的檀条(4)上,钢管立杆(9)之间的距离为1.0~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立杆(12)与墙体(2)之间的螺旋顶撑(5)沿高度方向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5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垫块(3)规格为400mm×200mm×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拉杆(6)紧贴钢管横杆(10)及木垫块(3)下部设置,其穿过墙孔或门窗洞后通过钢拉杆锚固件(7)锚固于墙体(2)外围的外墙钢立杆(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拉杆(6)选用型号为φ16的钢筋,所述钢拉杆(6)长度大于10m时,在其中部设置钢拉杆收紧器(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拉杆收紧器(8)为花兰螺栓,其规格比钢拉杆(6)规格大一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抢险加固的文物建筑为多层建筑时,用于支撑上层建筑楼面的钢管立杆(9)与用于支撑下层建筑楼板的钢管立杆(9)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
10.一种文物建筑抢险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进行加固,包括步骤如下:
1)勘测设计:实地勘测需要抢险加固的文物建筑,根据勘测结果,设计加固方案,确定所需钢管、扣件及其他加固材料及用量;确定支撑的距离及其它参数;
2)设置竖向支撑结构:根据步骤1)中勘测结果,在建筑内部设置钢管立杆(9),其下端立于地面或楼板上,其上端通过螺旋顶撑(5)加木垫块(3)与建筑物的屋面或楼面(1)相接,用于承担建筑竖向结构的荷载,形成竖向自平衡体系;
3)设置横向支撑结构:根据步骤1)中勘测结果,在建筑内部设置钢管横杆(10),所述钢管横杆(10)两端通过螺旋顶撑(5)加木垫块(3)将文物建筑的墙体(2)向外顶撑;并在墙体(2)的外围设置外墙钢立杆(12),在紧贴钢管横杆(10)下部设置钢拉杆(6),所述钢拉杆(6)两端穿过墙孔或门窗洞后通过钢拉杆锚固件(7)锚固在外墙钢立杆(12)上,在所外墙钢立杆(12)与墙体(2)之间也设有螺旋顶撑(5)加木垫块(3)结构将文物建筑的墙体(2)向内顶撑;从而抵消建筑体的横向荷载,形成横向自平衡体系;
4)调整加固:最后调整步骤2)、3)中的螺旋顶撑(5),及钢拉杆(6)中部的钢拉杆收紧器(8),使文物建筑的横向竖向形成加固体系进一步稳固,使整个文物建筑结构的横竖向荷载形成自平衡体系,确保文物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及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06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