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0604.6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8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今保;李欣瞳;李碧卿;姜涛;谢芬;马江杰;李虎卿;李龙卿;李振;潘留顺;朱品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4 | 分类号: | E04G23/04;E04G2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柳强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支撑结构 钢管横杆 文物建筑 螺旋顶 墙体 横向支撑结构 加固装置 竖向支撑 建筑物 钢拉杆 钢立杆 外墙 抢险 建筑物内部 自平衡体系 钢管立杆 结构安全 占用空间 可逆 屋面 顶撑 扣件 楼面 锚固 外顶 向内 钢管 外围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和方法,包括用钢管及扣件搭建的钢管支撑结构体系;钢管支撑结构体系包括竖向支撑结构和横向支撑结构;所述竖向支撑结构包括钢管立杆,其顶部设有螺旋顶撑用于支撑建筑物的屋面或楼面;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包括位于建筑物内部的钢管横杆,所述钢管横杆两端也设有螺旋顶撑,其用于将建筑物的墙体向外顶撑;所述钢管横杆的下部设有钢拉杆,所述钢拉杆锚固于位于墙体外围的外墙钢立杆上,所述外墙钢立杆上也设有螺旋顶撑,其用于将建筑物的墙体向内顶撑;从而使钢管支撑结构体系形成自平衡体系,确保文物建筑的结构安全。本发明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可逆,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文物建筑抢险加固工程,系指文物建筑突发严重危险时,由于时间、技术、经费等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彻底修缮而对文物建筑采取具有可逆性的临时抢险加固措施的工程。一些处于城市密集区的既有建筑,特别是一些文物建筑年久失修,导致文物建筑结构破坏、墙体失稳、变形裂缝等现象时,在最终加固修缮方案出来前,常常采用一些抢险措施来加固文物建筑结构,防止文物建筑出现倒塌险情。
文物建筑抢险加固工程的加固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如支顶、牵拉、堵挡、夹墙等加固方法。脚手架外围斜撑,即在建筑外围搭设脚手架及斜撑,利用外围地面作为支撑持力点。这种常规的抢险加固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存在很明显的局限性和不足。(1)加固系统利用建筑外围地面,占用空间大,对处于城市密集区文物加固局限性较大;(2)分层传递荷载,结构薄弱点多,整体稳定性差;(3)建筑结构受力点均布置脚手架,建筑内、外侧脚手架采用较多,成本较大;(4)搭设大量的脚手架,需要耗费的工期较长。这类加固方法既没有程序且杂乱无章,受力不明确,加固方法不成体系。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加固方法,在不占据较大空间的情况下达到有效抢险加固文物建筑,并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装置和方法受力合理,整体稳定性好;方法简单,用料少,工期短,造价低;且不破坏文物建筑的本体结构,特别是做到了完全可逆,确保文物建筑的结构安全,不影响文物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美观性。使整个建筑结构的横竖向荷载形成自平衡体系,确保文物建筑的整体结构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常规脚手架抢险加固建筑的占用空间大、适用局限性、整体稳定性差、工期长、费用高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及方法,采用钢管及扣件在建筑内部搭建成钢管支撑结构体系,采用拉杆及螺旋顶撑建立自平衡体系,将文物建筑加固成安全的结构整体。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钢管及扣件搭建的钢管支撑结构体系,所述钢管支撑结构体系包括竖向支撑结构和横向支撑结构;所述竖向支撑结构包括钢管立杆,其顶部设有螺旋顶撑用于支撑建筑物的屋面或楼面;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包括位于建筑物内部的钢管横杆,所述钢管横杆两端也设有螺旋顶撑,其用于将建筑物的墙体向外顶撑;所述钢管横杆的下部设有钢拉杆,所述钢拉杆锚固于墙体外围的外墙钢立杆上,所述外墙钢立杆上也设有螺旋顶撑,其用于将建筑物的墙体向内顶撑。
前述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所述钢管立杆顶部的螺旋顶撑与屋面或楼面之间设有木垫块,其底部设有钢垫块;所述钢管横杆两端的螺旋顶撑及外墙钢立杆上的螺旋顶撑与墙面接触处也均设有木垫块。
优选的,前述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所述钢管立杆支承在文物建筑的檀条上,钢管立杆之间的距离为1.0~1.5m。
优选的,前述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所述钢立杆与墙体之间的螺旋顶撑沿高度方向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5m。
优选的,前述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装置,所述木垫块规格为400mm×200mm×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06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