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三联检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2623.2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3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蒋析文;范健;刘悦;彭海龙;廖芷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04;C12N15/11;C12R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助之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8 | 代理人: | 陈详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淋球菌 联检试剂盒 病原体 多重检测 组合测试 灵敏度 检测 单管 探针 引物 工作量 筛选 测试 试验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三联检试剂盒,具体的本发明将筛选出的针对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的不同引物、探针进行组合测试,获得了具有较佳特异性和灵敏度的针对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的多重检测体系,可实现单管检测3种病原体,一次试验完成3种病原体的测试,极大降低了检测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诊断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三联检试剂盒。
背景技术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目前已知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有14种血清型,分为两个生物群,即微小脲原体(U.parvum,UPA)包括血清型1,3,6,14;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UUR)包括其余10种血清型。Uu广泛存在于健康人群泌尿生殖道中,但同时也与很多疾病有关,如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绒毛膜羊膜炎等,一定条件下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和不孕症。解脲脲原体多寄生在男性尿道、阴茎包皮和女性阴道。可引起男性前列腺炎或附睾炎、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并可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早产及低体重胎儿,也能引起新生儿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的感染。目前Uu的致病机制还不清楚。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分离培养、检测解脲脲原体抗原或核酸成分。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除能引起化脓性宫颈炎、阴道炎、尿道炎外,还能经生殖道上行感染,有可能引起急、慢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盆腔炎症,患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感染后,潜伏期为数天到数月,一般是1~3周。感染沙眼衣原体后妇女最常见的是引起化脓性宫颈炎,出现脓性白带增多,可伴有外阴瘙痒。如果引起尿道炎时,约一半病人出现尿急、尿频和排尿困难。
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为引发淋病的病原体,存在于急性尿道炎与阴道炎的脓性分泌物的白细胞中,形态染色类似于脑膜炎球菌。这种病菌拥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通过变异获得抗药性,或者使药物的疗效下降,并且它正在对越来越多种类的抗生素发展出免疫力。人类是淋球菌唯一的自然宿主,淋病主要由性接触而传播。淋球菌侵入泌尿生殖系统繁殖,男性发生尿道炎,女性引起尿道炎和子宫颈炎。如治疗不彻底,可扩散至生殖系统。胎儿可经产道感染造成新生儿淋病性急性结膜炎。人类对淋球菌无自然免疫力,均易感,病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简单、方便、快捷且成本较低的上述致病菌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的三联检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的PCR引物对组,所述引物对组包括:
第一引物对,所述第一引物对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正向引物;和,如SEQ IDNO.:2所示的反向引物;
第二引物对,所述第二引物对包括如SEQ ID NO.:4所示的正向引物;和,如SEQ IDNO.:5所示的反向引物;以及
第三引物对,所述第三引物对包括如SEQ ID NO.:7所示的正向引物;和,如SEQ IDNO.:8所示的反向引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引物对组还包括:
第四引物对,所述第四引物对包括如SEQ ID NO.:10所示的正向引物;和,如SEQID NO.:11所示的反向引物。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的探针组,所述探针组包括:如SEQ ID NO.:3所示的第一探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探针组还包括:如SEQ ID NO.:6所示的第二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26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