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生物转化续随子二萜烷型衍生物的方法及其制药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2893.3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1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程志红;刘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26 | 分类号: | C12P7/26;C12P7/62;A61K31/122;A61K31/22;A61P35/00;C12R1/785;C12R1/645;C12R1/6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微生物 转化 续随子 二萜烷型 衍生物 方法 及其 制药 用途 | ||
本发明属生物药物技术领域,涉及续随子二萜烷型化合物的转化方法及用途,本发明利用已知微生物多型孢毛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药物技术领域,涉及续随子二萜烷型化合物的转化方法及用途,具体涉及利用已知微生物对千金子甾醇及环氧续随子醇进行微生物转化,制备具有抗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的续随子二萜烷型衍生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续随子二萜烷型化合物具有较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与抗肿瘤多药耐药性(MDR)。据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其母核上取代基的差异能明显改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和MDR活性。且,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多药耐药活性是通过抑制细胞膜P-糖蛋白(P-gp)的过度表达实现的。
续随子二萜烷型化合物是从大戟科植物续随子
微生物转化是利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合成的特异酶完成特定生化反应。据报道,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合成多种酶,催化不同反应,例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脱氢反应、缩合反应和开环反应等,该类酶催化反应具有特异性和专属性,相对于化学反应,在底物的非活性碳氢位点上进行反应更高效环保。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千金子甾醇或其母核结构环氧续随子醇的微生物转化研究报道。
基于现有技术的基础与现状,本申请的发明人提供了基于微生物转化续随子二萜烷型衍生物的方法及其制药用途,并获得难以用传统化学合成制备的特异修饰位点的转化产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现有技术的基础与现状,提供续随子二萜烷型化合物非活性碳氢位点的结构改造方法,尤其是制备具有生理活性、难以通过传统化学法得到的续随子二萜烷型类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方法。
本发明使用多型孢毛霉
经鉴定,所获得的续随子烷型二萜衍生物化合物为:
化合物1续随子醇:R1 = R2 =R3 = R4 =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28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