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置气囊式车辆侧翻干预系统及干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2067.2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9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马芳武;单子桐;仲首任;赵颖;王奎霖;沈昱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30/04 | 分类号: | B60W30/04;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唐盼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气囊 车辆 干预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外置气囊式车辆侧翻干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侧翻检测子系统、工作区域监测子系统、侧翻主动干预子系统、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侧翻检测子系统包括倾角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及侧翻诊断器;所述倾角传感器及侧向加速度传感器布置在车辆重心附近;所述侧翻诊断器用于实时接收倾角传感器和侧向加速度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并进行实时计算,根据侧翻指数R判断侧翻情况,并将侧翻信号发送给系统控制器,当系统控制器在没有抑制信号的情况下,收到侧翻诊断器的向左侧侧翻信号或向右侧侧翻信号时,控制相应一侧的侧翻主动干预子系统进行干预;
所述工作区域监测子系统包括布置在车辆两侧的视觉检测器,所述视觉检测器用于实时监控侧翻主动干预子系统冲击区域,对侧翻主动干预子系统冲击区域的行人、行车进行识别,当监测到有行人或行车时,则向系统控制器发送抑制信号,抑制侧翻主动干预子系统行为的触发;
所述侧翻主动干预子系统包括安装在车辆两侧的多个执行器,各个执行器的结构相同,包括连接壳体、分离导向壳体、气囊组底座、气囊组、切割索;
所述连接壳体的底部通过内固定板与车门内板或车身连接,在连接壳体内设置有轴心位置为中空结构的变密度隔离环;在所述变密度隔离环的轴心位置还安装有分离弹簧;所述分离弹簧一端固定在连接壳体上,另一端压紧于分离壳体的下方;
所述分离导向壳体与连接壳体固连,在分离导向壳体朝向变密度隔离环的一侧加工有削弱槽;
所述气囊组底座与分离导向壳体固连,在气囊组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干预气囊组及切割索的CAN总线通信装置、火工系统电路;所述CAN总线通信装置及火工系统电路与系统控制器连接,通过CAN总线通信装置使系统控制器与侧翻检测子系统、工作区域监测子系统、侧翻主动干预子系统之间实现通讯;在所述气囊组底座上与削弱槽相对应的位置还加工有切割索放置槽;
所述切割索安装在切割索放置槽内,通过系统控制器发送信号使火工系统电路工作,切割索起爆,起爆后生成射流刀切断削弱槽;
所述干预气囊组安装在气囊组底座上,干预气囊组折叠存放,通过车身外板布置在车门位置或翼子板位置;在与布置干预气囊组相对的车身外板的内侧加工有外板削弱槽;通过干预气囊组对侧倾中心产生侧翻干预力矩,阻止侧翻的继续发生;
所述侧翻指数R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Fzr为右侧轮毂处所受垂向力、Fzl为左侧车轮轮毂处所受垂向力;
当正常直线行驶时,R=0;当单侧车轮到达离地的临界状态时R=1或R=-1;R=1时为将要向右侧翻,R=-1时为将要向左侧翻,根据车辆四自由度侧倾动力学模型,可以推导得到
式(2)中,l为车辆自身轮距、hR为非簧载质量中心与侧倾中心间距离、φ为倾角传感器实时更新的车辆倾角、ay为侧向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更新的车辆倾角侧向加速度;如果R超过上阈值Rlimit,侧翻诊断器向系统控制器发送向右侧翻信号,如果R低于下阈值-Rlimit,侧翻诊断器向系统控制器发送向左侧翻信号;所述阈值Rlimit由极限工况的仿真测试进行获取和标定,采用车型相同参数进行动力学建模,进行多组J形转向操纵试验及鱼钩操纵试验,记录未侧翻试验过程中的侧翻指数绝对值最大值,数据的平均值为μ,标准差为σ,取μ+3σ为侧翻主动干预子系统干预阈值Rlimit;
所述干预气囊组包括一级气囊、二级气囊、三级气囊;气囊组采用防刺、防撕裂性能优良的涂层织物裁剪拼接制成;所述一级气囊与二级气囊之间的连接面上、二级气囊与三级气囊之间的连接面均设置有节流阀,通过节流阀依次连通;所述三级气囊上还设置有泄气阀;在所述一级气囊、二级气囊、三级气囊内分别设置有一级气体发生器、二级气体发生器、三级气体发生器,所述一级气体发生器、二级气体发生器、三级气体发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CAN总线通信装置上的CAN总线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相连,通过CAN总线通信装置与系统控制器实现通讯,利用系统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器对干预气囊组进行充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206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