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红茶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6044.9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1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诗涵;李明智;李锋;王志宝;詹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王芸 |
地址: | 245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红茶 生产工艺 | ||
1.一种石墨红茶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为:
鲜叶原料→机械摊青→电热萎凋→石墨青石揉盘揉捻→抖筛去茶未→石墨青石池发酵→电热初烘→炒小锅制形→石墨平台摊凉→电磁烘干定型→风选除杂→质检包装入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原料:
制作石墨红茶的原料,必须是石墨岭周边茶园的鲜叶,特级石墨红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一级石墨红茶的采摘标准,以一芽二叶初展主的芽叶;
(2)机械摊青:
将釆回芽叶输入摊青机,薄摊8-10Cm,摊青2-3h,让青草气散发,内含水外溢;
(3)电热萎凋:
将摊青后芽叶输入电热萎凋槽内,设定温度为34-36℃,萎凋4- 5h,芽叶失水率控制50-55﹪之间,叶色应转为浅红色;
(4)石墨青石揉盘揉捻:
将萎凋后芽叶输入特制的石墨青石材质揉盘与青竹棱骨揉捻机中,轻重松揉捻10-12min;
(5)抖筛去茶未:
将揉捻后芽叶输入抖筛机,通过配置10目筛孔的面筛,抖散茶团并筛去碎未茶;
(6)石墨青石池发酵:
将抖筛去未的芽叶,装入特制的发酵池,并且盖上白棉湿布,以自然温度发酵3.5-4.5h,其间每隔1-1.5h翻一次,以使上下层发酵一致;
(7)电热初烘:
将发酵好的芽叶,输入电热烘干机,设定125-135℃,初烘12-15min,烘至含率在25%左右;
(8)炒小锅制形:
将初烘后的芽叶,输入6CCGQ-50小型双锅曲毫炒干机,设定85-90℃电热温度,将炒干机的炒板炒动幅度设定为70-72度小孤度,炒小锅制形45- 55分钟,使其初步炒成卷曲状;
(9)石墨青石平台摊凉:
将炒小锅制形后茶叶,放到石墨摊凉平台自然摊凉1-1.5h;因青石摊凉平台阴凉,摊凉的茶叶散热快,易回软,便于后道干燥定型;
(10)电磁烘干定型:
摊凉后茶叶,使用网状电磁烘干机进行干燥定型,将烘干定型温度设定108-112℃,烘干定型时间为20-25分钟,烘干后含水率≤5.5%;
(11)风选除杂:
将烘干定型后茶叶输往电磁振动风选机,先利用电磁振动筛筛去碎茶未,再采用浮扬吹风方式,吹去茶梗、毛发、花草叶、茎皮壳、纤维等杂物,使纯茶率达95%以上;
(12)质检包装入库:
将风选除杂后的茶叶,先检测水分、灰分,达标后,再釆用铝塑袋包装以4-6℃温度,≤80%湿度的环境贮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红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电热萎凋槽槽体长10m,槽形断面宽1.5m,高度为1.2m,槽底为一个坡面,坡度为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红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发酵池为长1.2米,宽0.8米,高0.65米青石材质的发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604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杀青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茶叶的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