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景影像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10714.4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8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樊自伟;田春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优艺康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20 | 分类号: | G06T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奇松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景 影像 生成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景影像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预先构建的三维实景模型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目标子区域的多张实景虚拟图像,所述目标子区域的区域范围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范围;根据所述多张实景虚拟图像生成所述目标子区域的全景影像。该方案可根据三维实景模型随意获得任一区域的图像,从而生成任一区域的全景影像,进而避免了生成全景影像的区域限制的问题,提高了全景影像生成的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景影像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生成某个区域的全景影像,是通过采集人员带着相机在各个位置拍摄区域的多张图像,然后将多张图像进行拼接,从而生成该区域的全景影像。
这种方式需要采集人员拿着相机在各个位置去拍摄照片,若需要获取另一区域的全景影像时,采集人员还得拿着相机去拍取另一区域的多张图像,然后再根据多张图像生成对应的全景影像,这种方式只能针对采集的图像的区域生成对应的全景影像,而不能灵活随意地生成任何区域的全景影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景影像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不能灵活随意地生成任何区域的全景影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景影像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预先构建的目标区域的三维实景模型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目标子区域的多张实景虚拟图像,所述目标子区域的区域范围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范围;根据所述多张实景虚拟图像生成所述目标子区域的全景影像。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构建的目标区域的三维实景模型来获取目标子区域的多张实景虚拟图像,以根据多张实景虚拟图像生成目标子区域的全景影像,由此根据三维实景模型可随意获得任一区域的图像,从而生成任一区域的全景影像,进而避免了生成全景影像的区域限制的问题,提高了全景影像生成的便捷性。
可选地,所述根据预先构建的目标区域的三维实景模型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目标子区域的多张实景虚拟图像,包括:通过所述三维实景模型中的虚拟相机拍摄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目标子区域在不同视角下的多张实景虚拟图像。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虚拟相机可获取在不同视角下的实景虚拟图像,由此,可通过虚拟相机在三维实景模型中的任何地方漫游,可以在三维实景模型中的任意位置获得对应的实景虚拟图像,进而可以获得更多数量的实景虚拟图像,确保了生成的全景影像的质量。
可选地,所述根据预先构建的目标区域的三维实景模型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目标子区域的多张实景虚拟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采集所述目标区域的多张影像;基于所述多张影像构建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实景模型。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预先构建目标区域的三维实景模型,从而可以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生成任意区域的全景影像。
可选地,所述采集所述目标区域的多张影像,包括:通过航空倾斜摄影采集所述目标区域的多张影像。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航空倾斜摄影来采集目标区域的多张影像,从而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影像的高效率采集,而无需采集人员通过物理相机采集,提高了影像采集的效率且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多张影像构建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实景模型,包括:对所述多张影像进行点云处理,获得密集点云模型;根据所述密集点云模型通过三角网重构算法构建不规则三角网表面,以生成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选取纹理面所对应的影像,对所述TIN模型进行纹理提取计算,生成所述三维实景模型。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构建更准确更贴近实景的三维实景模型。
可选地,所述通过航空倾斜摄影采集所述目标区域的多张影像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范围确定拍摄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优艺康光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优艺康光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07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迹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人工智能建筑交互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