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急性咽炎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1035.9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1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郭艳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宝药业四川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08;A61K47/26;A61K47/40;A61P11/04;A61K31/7048;A61K35/413 |
代理公司: | 成都慕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78 | 代理人: | 谢芳 |
地址: | 6119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服液 原料药 制备 小儿急性咽炎 环糊精 矫味剂 矫味 鱼腥草 患者用药 人工牛黄 紫花地丁 包合物 赤小豆 低极性 黄芩苷 甜菊素 依从性 苣荬菜 柴胡 芦根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急性咽炎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口服液包括原料药、矫味剂,所述原料药包括以下组分:柴胡、黄芩苷、紫花地丁、人工牛黄、苣荬菜、鱼腥草、芦根、赤小豆,所述矫味包括以下组分:环糊精、甜菊素;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药提取、矫味处理。本发明以环糊精作为主矫味剂,改善了口服液的口感,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同时通过包合物的形成增加了低极性有效成分的水溶性,提高了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急性咽炎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处方来源于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医师的临床有效验方,处方由柴胡、黄芩苷、紫花地丁、人工牛黄、苣荬菜、鱼腥草、芦根、赤小豆8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作用,用于小儿急性咽炎(急喉痹)属肺胃实热证,症见:发热,咽痛,咽部充血,或咳嗽,口渴等。该药物临床疗效确切、产品质量稳定,市场潜力较大。
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的临床药用对象主要是儿童,处方中含有黄芩苷、人工牛黄等酸、苦、涩味成分,产品口味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儿童患者的使用,影响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和疗效;同时由于是儿童用药,在矫味剂的选择上必须考虑使用安全性问题,应从已使用时间长并被证实长期使用无毒性的矫味剂中选择,普通的矫味剂则存在以下缺点:
1)蔗糖只能增加甜度,不能改善处方中某些药材带来的异味,同时蔗糖添加过多易致小儿龋齿;
2)甜菊素的用量稍微增加就会带来后苦重的味感;
3)其它化学合成的低热量矫味剂如安赛蜜、阿斯巴甜等矫味效果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阿斯巴甜存在灭菌过程中发生降解而导致甜度降低、降解物对人体有害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患儿用药依从性和临床用药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处方中含黄芩苷、人工牛黄等酸、苦、涩味成分,口味主要以苦、咸为主,有微甜,产品口味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儿童患者的使用,影响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和疗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急性咽炎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小儿急性咽炎口服液味苦、咸,影响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和疗效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治疗小儿急性咽炎的口服液,包括原料药、矫味剂,所述原料药包括以下组分:柴胡、黄芩苷、紫花地丁、人工牛黄、苣荬菜、鱼腥草、芦根、赤小豆,所述矫味包括以下组分:环糊精、甜菊素。
本发明以柴胡、黄芩苷、紫花地丁、人工牛黄、苣荬菜、鱼腥草、芦根、赤小豆为原料药,原料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作用,用于小儿急性咽炎(急喉痹)属肺胃实热证,原料药味苦、咸,影响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和疗效;本发明在原料药中加入了环糊精、甜菊素,环糊精、甜菊素为矫味剂,其中环糊精为主要成分,环糊精与甜菊素联合矫味,改善了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的口感,且药液密度增加不明显,提高了患儿用药的依从性;此外,增加矫味剂环糊精前后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的物质基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本发明以环糊精为主要矫味成分,以甜菊素作为辅剂,解决了现有小儿急性咽炎口服液味苦、咸,影响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和疗效的问题。
所述原料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100-300份、黄芩苷5-15份、紫花地丁180-450份、人工牛黄10-25份、苣荬菜180-450份、鱼腥草180-450份、芦根300-700份、赤小豆300-700份。
本发明优选了原料药中的各个组分配比范围,各个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产生的药效能够达到规定药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宝药业四川制药有限公司,未经亚宝药业四川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10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