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冶金矿山固废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3248.5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7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君;吴顺;何晓波;谭博;王旗;侯云廷;冯晓霞;周国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5/02 | 分类号: | C07F15/02;C07C51/41;C07C63/15;C07C63/307;C07D23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冶金矿山 有机骨架材料 制备 金属合金 金属元素 有机配体 冶金渣 金属 矿物 粉尘 溶解 废弃 合成 资源化综合利用 强碱 混合金属盐 合成条件 有机溶剂 有机物 金属盐 浓强酸 废物 | ||
本发明属于资源化综合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冶金矿山固废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浓强酸、强碱将冶金矿山固废物溶解,得到混合的金属盐。以有机物作为有机配体,将混合金属盐、有机配体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在70~150℃条件下恒温18~30h,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冶金矿山固废制备含有价金属元素的MOF材料的新方法,原料来源广泛,能够有效的利用含有价金属元素的冶金渣、矿物、粉尘以及其他废弃金属合金,合成方法简单、合成条件温和。该方法适用于冶金渣、矿物、粉尘以及废弃金属合金的综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资源化综合利用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冶金矿山固废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有大量的含金属元素的冶金渣、矿物、粉尘以及大量的含铁废弃金属合金,仅高炉渣的年产量就高达20000万吨以上,而现有大大小小的尾矿库400多个,全部的金属矿山堆存的尾矿达到了50亿吨以上,而且以5亿吨每年尾矿的速度增长;近年来,我国每年有接近28万吨的不锈钢粉尘产出,粉尘中含有Fe、Cr、Ti等有价金属,同时废钢等一系列含铁金属合金大量产出,综合利用价值极高。传统的有价金属回收中,面临着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新方法的提出具有极高的意义。
金属—有机骨架(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材料主要由芳香酸或碱的氮、氧多齿有机配体,通过无机金属中心杂化形成的立体网络结构晶体材料。同时,MOF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和和功能型孔道结构,能够有效的存储能源气体;由于其结构的特性,在气液相分离方面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还具有良好的催化、光学、磁性性质等诸多方面的性能。该制备方法的提出,不仅仅实现资源固废的回收利用,还为MOF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可制备高附加值材料,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利用冶金矿山固废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潜在问题中任一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利用冶金矿山固废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冶金矿山固体废物与浓强酸或强碱混合,充分溶解后,离心过滤分离,在烘箱中恒温干燥,得到混合金属盐;
S2)将混合金属盐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得到第一溶液;
S3)将有机配体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得到第二溶液;
S4)将S2)得到第一溶液和S3)得到第二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装入水热反应釜中,在烘箱中恒温一定时间,得到固液混合物;
S5)将S4)所得固液混合物进行加热恒温分离,得到固体粉末;
S6)将S5)所得固体粉末在无氧环境下恒温干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S1)的具体工艺为:含铁废弃物与浓强酸或强碱体积的比为3-5:4-6,离心分离因数Fr控制在7000~10000,干燥温度为70~150℃,干燥时间为12~36h。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S1)所述冶金矿山固体废物粒度在50~250微米;所述浓强酸为浓硫酸、浓盐酸或浓硝酸;所述强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S2)的工艺为:混合金属盐的投料比例为13~133mg/ml,超声波处理2-5分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S2)的工艺为:所述有机物的投料比例为5~50mg/ml,超声波处理2-5分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S2)和S3)中的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乙基甲酰胺或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32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