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阵列基板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7701.X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4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谢华飞;陈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阵列基板 沉积 制备 金属氧化物层 薄膜晶体管 金属氧化物 缓冲层 结晶化 迁移率 遮光层 基板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 金属氧化物膜层 退火 高温环境 退火处理 沟道 水氧 源层 申请 | ||
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阵列基板,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一基板;S2,在所述基板上沉积遮光层;S3,在所述遮光层上沉积缓冲层;S4,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薄膜晶体管;其中,所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3000埃以上,且需要在300‑800摄氏度的空气中退火0.5‑2小时,得到结晶化的金属氧化物,其中,所述有源层沟道的厚度为300埃‑1000埃;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通过控制金属氧化物层的沉积时间,以控制金属氧化物膜层的厚度,再将金属氧化物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退火处理,得到迁移率和稳定性更高的结晶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提升了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迁移率以及对水氧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阵列基板。
背景技术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etal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MO TFT)尤其是铟镓锌氧化物(IGZO)薄膜晶体管,由于具有良好的均一性、高迁移率、低漏电流、适合大面积工业制备等优点,广泛的应用到了平板显示行业中。但在现有的电子行业中,电子产品的长寿命要求薄膜晶体管对水氧的稳定性还有待提升,因此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性能需要更高。
因此,现有的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技术,还存在着金属氧化物的迁移率、对外界水氧的稳定性不够以及与现有工艺设备的兼容性不够的问题,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阵列基板,用于提高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金属氧化物的迁移率、对外界的水氧稳定性以及与现有工艺设备兼容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一基板;
S2,在所述基板上沉积缓冲层;
S3,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薄膜晶体管;
其中,所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3000A以上,且需要在300-800摄氏度的空气中退火0.5-2小时,得到结晶化的金属氧化物层,再经过刻蚀形成具有一定预设厚度的有源层沟道。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金属氧化物为铟镓锌氧化物、氧化锌、铟锌氧化物或是铟锡锌氧化物。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为背沟道刻蚀型薄膜晶体管。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背沟道刻蚀型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提供一基板;
S20,在所述基板上用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第一层金属膜层,并通过光刻曝光工艺使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栅极;
S30,在所述栅极上沉积栅极绝缘层;
S40,在栅极绝缘层上通过控制金属氧化物的沉积时间,使得金属氧化物的膜层厚度达到3000埃以上;
S50,将步骤“S40”得到的样品放置在300-800摄氏度的空气环境中,退火0.5-2小时,得到结晶化的金属氧化物层;
S60,在所述金属氧化物层上沉积第二金属膜层,并通过光刻曝光工艺使其图案化,得到源漏极层;
S70,在所述源漏极层上通过刻蚀工艺,刻蚀出具有一定预设厚度的有源层沟道;
S80,在所述有源层上沉积整面钝化保护层;
S90,刻蚀所述钝化保护层,形成接触孔,以得到结晶的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77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