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小型压铸件打磨检测的柔性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18390.9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5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昭明;石明全;徐泽宇;赵迎;邹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B24B41/00;B24B55/06;B24B49/12;B24B27/00;B24B41/06;B25J15/06;B25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小 压铸 打磨 检测 柔性 生产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小型压铸件打磨检测的柔性生产系统,属于自动化领域。包括:上下料单元、传送单元、打磨单元、吹扫单元、检测单元、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上下料单元实现工件的上下料搬运,传送单元实现工件在不同处理工位的间歇运动,打磨单元、吹扫单元和检测单元分别实现工件的不同工序处理,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对其余各单元进行集中管理及调度,实现不同规格型号工件的柔性生产。本发明的柔性生产线及管理系统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智能化,提高打磨效率和加工一致性,节约人力成本,更好适应市场变化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领域,涉及微小型压铸件打磨检测的柔性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挤压铸造将被铸金属液直接浇注入涂有润滑剂的金属模中,并在成形冲头上持续施加一定的静压力,使金属液充满型腔,从而获得晶粒细小、组织均匀、力学性能优良的压铸件。在汽车、摩托车铝轮毂/制动器、仪表壳体、铸铁锅/炊具、铜合金轴套等产品生产中广泛使用;但在压铸生产过程中端面和分模面周围不可避免的产生飞边和毛刺,而且随着模具的磨损,飞边和毛刺会越来越多,因而能否对铸件快速清理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机械加工过程。铸造行业内对微小型压铸件的打磨仍然以人工或半机械为主,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对打磨后工件的外观质量检测同样采用人工进行,其检测精度低、速度慢、误检率高、耗时费力等局限性已不能满足生产线上自动化检测的需求。这些将影响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及安全环保等方面改造升级的进程。
同时,随着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小批量、低成本、短生命周期的快速发展,以品种单一、生产周期长、生产批量大为特征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已难以适应市场动态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柔性生产管理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柔性生产管理不仅能使生产系统适应不同产品或零件的加工要求,还能缩短生产系统在不同零件之间的转换时间,及时改变产品品种与规格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产品的多品种差异化发展,已成为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一种组织模式。现有技术中,采用旋转支撑架上设置多个打磨工位实现转子工件的快速打磨,提高了打磨效率,但不具有通用性,也没提及柔性加工生产;采用条码管理系统、车载控制系统、调度管理系统、MAS系统和地面光电系统的生产系统实现了建筑构件的柔性生产,但系统复杂庞大,不适用于微小型压铸件的生产管理,不利于系统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此外,采用专业机器人打磨的设备昂贵,运营费用高,且关键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不适用于微小型压铸件的打磨处理。
因此亟需开展微小型压铸件打磨检测工序的自动化改造,提高铸造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从而快速适应市场多样化和不确定的需求,提高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小型压铸件打磨检测的柔性生产系统,可改善作业环境和合理利用企业的制造资源来改进生产过程的柔性化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管理水平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降低企业成本,改善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微小型压铸件打磨检测的柔性生产系统,包括上下料单元、传送单元、打磨单元、吹扫单元、检测单元、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
上下料单元实现工件的上下料搬运,传送单元实现工件在不同处理工位的间歇运动,打磨单元、吹扫单元和检测单元分别实现工件的不同工序处理,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对其余各单元进行集中管理及调度,实现不同规格型号工件的柔性生产。
可选的,所述上下料单元包括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末端执行器以及废料箱;
上料机械手和下料机械手均为五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上料机械手设置在传送带的前端,下料机械手设置在废料箱和转运带之间;
末端执行器是电磁铁吸盘或多通道真空吸盘,工件为铁质压铸件时末端执行器采用电磁铁吸盘分别安装在上料机械手和下料机械手末端,工件为铝或铜非铁质压铸件时末端执行器采用多通道真空吸盘分别安装在上料机械手和下料机械手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83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大梁中板加工用板材磨边装置
- 下一篇:用于阀门生产的阀体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