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卸车车厢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1672.4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9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仪德涛;熊博;赵晶;黄遵国;李飞鹏;代祥波;刘道勇;韩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B60P7/04 |
代理公司: | 42229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琴<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折弯部 水平底板 折弯段 车厢 车厢本体 车厢底板 右侧边 左侧边 直板 车厢总成 结构一致 副车架 自卸车 底端 围合 折弯 生产成本 | ||
一种自卸车车厢总成,包括位于副车架上方的车厢本体,车厢本体包括车厢底板、结构一致的左侧边板和右侧边板,车厢底板包括水平底板本体、位于水平底板本体两侧的上折弯部,左侧边板和右侧边板的上、下部均分别为直板段、朝向车厢内部折弯的多折弯段,多折弯段的底端与上折弯部固定连接,直板段、多折弯段、水平底板本体、上折弯部围合形成U形结构。本设计不仅有效降低了车厢的生产成本以及整体重量,而且提高了车厢的强度和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商用车车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卸车车厢总成,适用于降低成本及重量、提高车厢强度和刚度。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法规对商用车自重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地区自重较大的车辆越来越难上户,而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商用车底盘重量越来越大,因此为满足整车重量合规,对上装车厢进行轻量化设计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商用车车厢为方箱型,基本构造为:车厢的边板、底板均采用平面结构的钢板焊接而成,为加强车厢强度和刚度,在边板外侧焊接有均布的横梁、纵梁,在底板下面焊接有纵梁和横梁等来加强车厢的强度和刚度,在边板顶部焊接一段用于安装篷布的滑道。传统车厢零部件较多,制造过程中需要将各个部位进行切割再焊接,制造过程繁琐,而且焊接区域材料应力下降,影响车厢整体性能。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4296539A、申请公布日2015年4月29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渣土自卸车,包括车架及安装在车架上的U型车厢总成,U型车厢的下部与托盘总成的上部嵌套在一起,且两者的截面一致,车厢采用直接折弯的方式形成U型结构,且折弯形成棱角。虽然该设计使得车厢总成具有良好的刚度,能有效承受由于车厢液压举升系统作用于车厢一端产生的弯曲应力,但整块钢板折弯形成U型结构对原材料和加工工艺要求较高,整块钢板折弯需要的钢板尺寸大约为长宽在5-6m的范围,但目前钢材厂家的生产的极限宽度仅在2m左右,并不具备这样的生产能力,且宽度越大需要的成本越高,同时,一整块钢板折弯对于生产机器的要求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自卸车车厢总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卸车车厢总成,包括位于副车架上方且纵向截面呈U形结构的车厢本体;
所述车厢本体包括车厢底板、结构一致的左侧边板和右侧边板,所述车厢底板包括水平底板本体、位于水平底板本体两侧的上折弯部,所述左侧边板和右侧边板的上、下部均分别为直板段、朝向车厢内部折弯的多折弯段,所述多折弯段的底端与上折弯部固定连接,且直板段、多折弯段、水平底板本体、上折弯部围合形成U形结构。
所述多折弯段为四段折弯结构,且每个折弯段的折弯角度均为13°-17°。
所述直板段的顶部设置有折弯外翻边。
所述直板段的外侧中部设置有上边梁,所述上边梁为多折弯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斜板部、一号竖板部、内折弯部、二号竖板部、外折弯部、三号竖板部以及横板部,所述斜板部的顶端、横板部的内侧面均与直板段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斜板部的底端依次通过一号竖板部、内折弯部、二号竖板部、外折弯部、三号竖板部与横板部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且斜板部、一号竖板部、内折弯部、二号竖板部、外折弯部、三号竖板部、横板部的内侧面与直板段的外侧面围合形成空腔,一号竖板部、内折弯部、二号竖板部、外折弯部、三号竖板部的外侧面围合形成内凹状结构。
所述左侧边板、右侧边板的外侧均设置有位于上边梁上方的滑轨总成,所述滑轨总成包括滑轨、链轮、链条,所述滑轨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链条穿经滑轨的内腔、空腔后套设于链轮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16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