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狭缝波导和光子晶体光纤的全空气芯谐振陀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6097.7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6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佘玄;杨哲;王晨歌;陈侃;刘承;舒晓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9/72 | 分类号: | G01C19/7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松海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狭缝 波导 光子 晶体 光纤 空气 谐振 陀螺 | ||
1.一种基于狭缝波导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全空气芯谐振陀螺,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第一分束器(2)、第二分束器(3)、第三分束器(4)、第一信号探测器(5)、第二信号探测器(6)、狭缝波导分束器(7)、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环(8);光源(1)与第一分束器(2)连接,用于产生光波;第一分束器(2)用于接收所述光源(1)产生的光波,并将光波分为两束;第二分束器(3)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束器(2)、第一信号探测器(5)、狭缝波导分束器(7)连接;第三分束器(4)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束器(2)、第二信号探测器(6)、狭缝波导分束器(7)连接;所述第二分束器(3)、第三分束器(4)分别接收所述第一分束器(2)发出的光波,并分别输出给所述狭缝波导分束器(7);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环(8)两端与所述狭缝波导分束器(7)连接,形成全空气芯的谐振腔;所述狭缝波导分束器(7)接收所述第二分束器(3)、第三分束器(4)发出的光波,使光波在所述谐振腔中循环,并将所述谐振腔返回的光波分别输出给所述第二分束器(3)、第三分束器(4);所述第二分束器(3)接收的返回光经第一信号探测器(5)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所述第三分束器(4)接收的返回光经第二信号探测器(6)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所述的狭缝波导分束器(7),从底向上依次包括硅衬底(12)、二氧化硅缓冲层(13)、铌酸锂薄膜层(14);所述铌酸锂薄膜层(14),表面刻蚀有V型槽(9)、第一狭缝波导(11)、第二狭缝波导(15);所述第一狭缝波导(11)与第二狭缝波导(15)中部互相平行形成耦合区;所述第一狭缝波导(11)与第二狭缝波导(15)两端分别与V型槽(9)连接;所述V型槽(9)用于与空芯光子晶体光纤或其他光纤连接;所述第二狭缝波导(15)两端的两侧分别放置有金属调制电极(10),用于施加电光调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空气芯谐振陀螺,其特征在于,光波在全空气芯谐振陀螺中的传输过程如下:光源(1)产生的光波经过第一分束器(2)后,被分成两束光波;其中一束光波输入第二分束器(3),定义其为逆时针光波;逆时针光波经过第二分束器(3),由狭缝波导分束器(7)a端输入后,一部分光波由狭缝波导分束器(7)b端输出,其余光波耦合进入第二狭缝波导(15),开始在全空气芯的谐振腔中传输,经过狭缝波导分束器(7)d端,进入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环(8);光波在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环(8)中传输,输入狭缝波导分束(7)器(7)c端后,一部分光波经过耦合进入第一狭缝波导(11),经过狭缝波导分束器(7)b端输出,其余光波继续在谐振腔中循环传输;从狭缝波导分束器(7)b端输出的光波,包括由狭缝波导分束器(7)a端输入后直接输出的光波,和经过谐振腔循环后输出的光波,发生叠加,经过第三分束器(4),由第二信号探测器(6)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从第一分束器(2)输出的另一束光波输入第三分束器(4),定义其为顺时针光波;顺时针光波经过第三分束器(4),由狭缝波导分束器(7)b端输入后,一部分光波由狭缝波导分束器(7)a端输出,其余光波耦合进入第二狭缝波导(15),开始在全空气芯的谐振腔中传输,经过狭缝波导分束器(7)c端,进入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环(8);光波在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环(8)中传输,输入狭缝波导分束器(7)d端后,一部分光波经过耦合进入第一狭缝波导(11),经过狭缝波导分束器(7)a端输出,其余光波继续在谐振腔中循环传输;从狭缝波导分束器(7)a端输出的光波,包括由狭缝波导分束器(7)b端输入后直接输出的光波,和经过谐振腔循环后输出的光波,发生叠加,经过第二分束器(3),由第一信号探测器(5)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60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机械陀螺实时自动模态匹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纤陀螺的数据处理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