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狭缝波导和光子晶体光纤的全空气芯谐振陀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6097.7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6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佘玄;杨哲;王晨歌;陈侃;刘承;舒晓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9/72 | 分类号: | G01C19/7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松海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狭缝 波导 光子 晶体 光纤 空气 谐振 陀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狭缝波导和光子晶体光纤的全空气芯谐振陀螺,包括光源、第一分束器、第二分束器、第三分束器、第一信号探测器、第二信号探测器、狭缝波导分束器、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环;狭缝波导分束器,包括硅衬底、二氧化硅缓冲层、铌酸锂薄膜层;铌酸锂薄膜层,表面刻蚀有V型槽、第一狭缝波导、第二狭缝波导;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环两端与狭缝波导分束器连接,形成全空气芯的谐振腔;光波在整个谐振腔的循环中,一直处于在空气中传播,减弱了光波传输过程中的各类损耗与环境影响,有利于提升谐振陀螺的性能;解决了现有空心光子晶体光纤谐振陀螺谐振腔不完全是空气芯导致的谐振性能下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学和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狭缝波导和光子晶体光纤的全空气芯谐振陀螺。
背景技术
陀螺作为一种惯性测量器件,是平台导航、制导、瞄准稳定等必不可少的部件。和其它陀螺相比,光纤陀螺具有许多优点:无机械旋转部件,不存在磨损问题,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零部件少,具有较强的耐冲击和抗加速运动的能力等。谐振式光纤陀螺相比干涉式光纤陀螺所需光纤长度很短,能够实现小型化,具有潜在的高灵敏度。空心光子晶体光纤中光在空气中传输,具有“不截止单模”和低的温度、应力敏感性,使其成为谐振式光纤陀螺敏感环的理想材料。
采用空心光子晶体光纤构成谐振腔需要将空心光子晶体光纤与分束器进行连接。当前基于空心光子晶体光纤的谐振式陀螺所采用的分束器为普通单模光纤分束器,使得光在谐振环中不完全是在空气介质中传输,限制了谐振腔的性能。狭缝波导在2004年由Cornell大学Lipson小组提出,他们发现,当宽度很小的硅波导靠近至纳米距离时,光场将强烈地限制在它们中间的低折射率狭缝中。狭缝波导依偏振方向的不同分为竖直狭缝和水平狭缝波导,两种结构共同的特点是仅在各自对应的偏振方向上具有优秀的局域特性,也就是说每种狭缝波导仅对横电(TE)或者横磁(TM)一种偏振模式局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狭缝波导和空心光子晶体光纤的全空气芯谐振陀螺,旨在解决现有空心光子晶体光纤谐振陀螺谐振腔不完全是空气芯导致的谐振性能下降的问题。
一种基于狭缝波导和空心光子晶体光纤的全空气芯谐振陀螺,包括光源、第一分束器、第二分束器、第三分束器、第一信号探测器、第二信号探测器、狭缝波导分束器、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环;光源与第一分束器连接,用于产生光波;第一分束器用于接收所述光源产生的光波,并将光波分为两束;第二分束器与所述第一分束器、第一信号探测器、狭缝波导分束器连接;第三分束器与所述第一分束器、第二信号探测器、狭缝波导分束器连接;所述第二、第三分束器分别接收所述第一分束器发出的光波,并分别输出给所述狭缝波导分束器;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环两端与所述狭缝波导分束器连接,形成全空气芯的谐振腔;所述狭缝波导分束器接收所述第二、第三分束器发出的光波,使光波在所述谐振腔中循环,并将所述谐振腔返回的光波分别输出给所述第二、第三分束器;所述第二分束器接收的返回光经第一信号探测器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所述第三分束器接收的返回光经第二信号探测器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所述的狭缝波导分束器,从底向上依次包括硅衬底、二氧化硅缓冲层、铌酸锂薄膜层;所述铌酸锂薄膜层,表面刻蚀有V型槽、第一狭缝波导、第二狭缝波导;所述第一狭缝波导与第二狭缝波导中部互相平行形成耦合区;所述第一狭缝波导与第二狭缝波导两端分别与V型槽连接;所述V型槽用于与空芯光子晶体光纤或其他光纤连接;所述第二狭缝波导两端的两侧分别放置有金属调制电极,用于施加电光调制。
光波在全空气芯谐振陀螺中的传输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60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机械陀螺实时自动模态匹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纤陀螺的数据处理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