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强度双相钢CMT电弧增材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30449.6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1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岩;姚宇;叶海青;周桂申;刘佳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9/04 | 分类号: | B23K9/04;B23K9/133;B23K9/32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工艺 超高强度双相钢 电弧 第一层 焊接 焊枪 基板 机械性能 冷金属过渡电弧 焊丝 操作手柄 高强度钢 焊枪位置 焊丝熔化 基板固定 面板调整 起弧位置 层堆叠 成形性 双相钢 往复式 热源 成形 加成 体件 直壁 数字化 自动化 重复 生产 | ||
一种超高强度双相钢CMT电弧增材制造工艺,涉及一种高强度钢制造工艺,本发明将基板固定在工作台上,通过调节焊枪位置和高度,使焊枪位于基板一端上方;选定起弧位置,通过操作手柄面板调整工艺参数后,开启焊接完成第一层堆敷;第一层结束将焊枪向上提升一定高度,待温度达到一定范围,在第一层上继续进行焊接,后续重复若干层叠加成直壁体件。一种超高强度双相钢CMT电弧增材制造工艺,该方法是采用冷金属过渡电弧作为热源,通过焊丝熔化在基板上堆敷成形,堆敷时采用往复式焊接方法,经过逐层堆叠,最后得到双相钢工件。本发明成形性和机械性能良好,达到实际使用标准;增材所用焊丝利用率高;在实际生产中可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钢制造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超高强度双相钢CMT电弧增材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技术又被称为“3D打印”,是一种根据三维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将材料逐渐累加直接进行零件制造的技术。相比于传统复杂的“减材法”制造技术,该技术可以快速的制造零件,极大的减少了制作工序,缩短了产品制造的耗时,使制造效率得到提高。
电弧增材制造以电弧作为焊接热源,采用逐层堆积的方式制造金属实体构件,相比于以激光和电子束作为热源的高能束流增材制造,该技术具有成形致密度高、熔敷率高、效率高以及成本低等优点。冷金属过渡焊具有低热输入、无飞溅等特点,其送丝运动与熔滴过渡过程可进行数字化协调,在物质输入方面具有更高的可操控性,几乎可以应用于已知的所有可焊材料,如微电子器件、机车制造行业、航天领域等。
双相钢因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非常高的强度以及成形性好的特点,在新型汽车的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高强度、高抗碰撞吸收能且成形要求较严格的汽车零件上,如车轮、保险杆、悬挂系统等。目前,对于双相钢结构件主要采用冲压和传统的加工方法,虽然能达到产品的精度和性能指标,但存在加工程序复杂、效率低等缺点,在现有的技术下有必要研究新的工艺方法,而电弧增材制造不采用复杂夹具,通过材料累加的方式实现工件的快速成形,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因此,超高强度双相钢电弧增材制造工艺的研究对实际生产中工件制造和零件修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强度双相钢CMT电弧增材制造工艺,本发明通过CMT热源熔化焊丝逐层堆敷直接成形,采用CMT电弧作为热源,热源热输入低且可控,焊接效率高;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得到的增材试件的成形性和机械性能良好,达到实际使用标准;增材所用焊丝利用率高;在实际生产中可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超高强度双相钢CMT电弧增材制造工艺,所述工艺采用冷金属过渡电弧作为热源,通过焊丝熔化,逐层堆敷成形;
具体为:将基板固定在工作台上,通过调节焊枪位置和高度,使焊枪位于基板一端上方;选定起弧位置,通过操作手柄面板调整工艺参数后,开启焊接完成第一层堆敷;第一层结束将焊枪向上提升一定高度,待温度达到一定范围,在第一层上继续进行焊接,后续重复直至堆敷完成。
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双相钢CMT电弧增材制造工艺,所述的焊枪位置中轴线与基板上表面成90°,焊丝干伸长10mm-12mm,每层焊后焊枪向上提升2mm-3mm进行下一层堆敷。
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双相钢CMT电弧增材制造工艺,所述工艺参数:送丝速度为3m/min-7m/min,焊接速度为400 mm/min-600mm/min,层间温度为80℃-160℃。
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双相钢CMT电弧增材制造工艺,所述焊机为CMT 焊机,焊丝为一种合金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丝,焊丝直径为1.0mm,选用的保护气体为80%Ar+20%CO2,气体流量为22L/min。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大学,未经沈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04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EH36+CCSB陶瓷衬垫焊接方法
- 下一篇:旁轴送丝装置和增材制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