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an总线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模拟测试系统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6749.5 | 申请日: | 2019-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6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蒋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准测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an 总线 车载 无线 充电 模块 模拟 测试 系统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模拟测试系统及设备,涉及车载无线充电模块检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电源、PC机、第二电源和至少一个MCU一;PC机与MCU一及第二电源均连接,MCU一连接有至少一个用于对车载无线充电模块进行检测的检测模块,第一电源与MCU一及检测模块均连接;检测模块包括MCU二、用于控制第二电源与车载无线充电模块连通状态的中继模块一、用于消耗车载无线充电模块输出的直流电的直流负载、用于控制车载无线充电模块与直流负载连通状态的中继模块二;MCU一用于将采集模块一采集的电压电流数据和采集模块二采集的电压电流数据均发送至PC机进行显示。具有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无线充电模块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模拟测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车载无线充电模块是一种运用无线充电技术进行充电使用的充电器。由于无线充电模块与用电装置例如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无线充电模块及用电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突破了传统充电器的桎梏,更安全,也更方便。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
无线充电产业日趋火爆,市面上的无线充电器也百花齐放,同时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而产品的故障一般多出现在使用前几个小时内,无线充电模块的模拟测试则可以有效筛选出产品的潜在故障,是产品出货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对降低客诉、降低产品售后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无线充电模块的模拟测试是指在特定温度环境下测试无线充电模块带载状态下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一般需要借助无线充电老化试验工装和无线充电老化试验设备进行。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79649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器老化测试装置,其包括工控模块和老化柜;老化柜上设有若干测试模块;每个测试模块包括供电电源、无线接收器以及检测单元;供电电源用于为被测的无线充电器提供电能;无线接收器用于与被测的无线充电器实现通讯,并接收其发射的无线传输的能量;检测单元分别与无线接收器和工控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无线接收器传送过来的电能,并检测其电压和电流,将检测结果传递给工控模块;工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控老化柜对被测的无线充电器进行检测的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保存。
但是,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检测单元分别与无线接收器和工控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无线接收器传送过来的电能,并检测其电压和电流,将检测结果传递给工控模块。然而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若无线充电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具有大的波动,也会影响功能正常的无线充电器的输出,此时由于检测单元检测到无线接收器的输出不正常,工控模块会直接判定该无线充电器的质量不合格,由此而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模拟测试系统及设备。
发明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模拟测试系统,其具有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发明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模拟测试设备,其具有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模拟测试系统,包括第一电源、PC机、MCU一和第二电源,所述MCU一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PC机与MCU一及第二电源均连接,所述MCU一连接有至少一个用于对车载无线充电模块进行检测的检测模块,所述第一电源与MCU一及检测模块均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准测控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准测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67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