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体姿态控制的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7674.0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2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于兆勤;钟嘉峰;廖铭宇;余桂婷;黄梓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M11/38 | 分类号: | F16M11/38;F16M11/20;F16M11/04;F16M11/12;F16M11/18;G06T7/2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44102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金福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驱动 支架本体 三维重建 视觉系统 地连接 可活动 支撑座 爪盘 配合连接 人体姿势 人体姿态 支撑固定 电连接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人体姿态控制的支架,包括支撑座、三维重建视觉系统、仿生驱动构件、支架本体和爪盘,所述三维重建视觉系统与仿生驱动构件电连接,支架本体的一端与支撑座通过仿生驱动构件可活动地连接,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爪盘通过仿生驱动构件可活动地连接。本发明本发明通过将现有的支架本体与三维重建视觉系统、仿生驱动系统的配合连接,支架本体动态地根据人体姿势实现支撑固定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本姿态控制的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支架一般用于支撑固定,而且这种支撑固定是静态的。若人体移动无法跟随。明显不够智能。比如人们在使用平板电脑学习、工作时,人们希望能解放手持平板电脑的双手,同时进行其他事宜。又如,一高一矮的两人近距离在讨论支架上平板电脑或书中所显示的工作时,两者互看平板电脑和书本的内容时,或者靠两者的手传递,或者需要手动调节支架的高度与角度来完成,十分麻烦,不够便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人体姿态控制的支架。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人体姿态控制的支架,包括支撑座、三维重建视觉系统、仿生驱动构件、支架本体和爪盘,所述三维重建视觉系统与仿生驱动构件电连接,支架本体的一端与支撑座通过仿生驱动构件可活动地连接,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爪盘通过仿生驱动构件可活动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仿生驱动构件包括第一舵机、第一齿轮、第一锁紧螺母,所述第一舵机的机身固定于支撑座的上部,第一舵机转动轴的外周缘设有第一螺纹,第一舵机转动轴贯穿第一齿轮中心孔,通过第一锁紧螺母与第一螺纹配合连接,将第一齿轮固定于第一舵机转动轴,支架本体的所述一端设有第一配合齿轮,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一配合齿轮啮齿咬合将支架本体的所述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支撑座。
优选地,所述仿生驱动构件包括第一舵机、第一齿轮、第一中心轴、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舵机的机身固定于支撑座的上部,第一舵机转动轴的外周缘设有内螺纹,第一齿轮中心孔面设有与第一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第一舵机转动轴贯穿第一齿轮中心孔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连接,第一齿轮镶嵌于第一中心轴的一端,第一中心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螺栓连接于支架本体的所述一端。
优选地,所述仿生驱动构件还包括第二舵机、[型支架、]型支架、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所述第二舵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对对称齿轮,一对对称齿轮分别固定[型支架的两自由端,另一对对称齿轮分别固定]型支架的两自由端,[型支架和]型支架的横向长度大于第二舵机的机身长度,[型支架纵侧面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支架本体的所述另一端,]型支架纵侧面通过第三螺栓固定连接爪盘。
优选地,所述仿生驱动构件还包括第二舵机、第二齿轮、第二锁紧螺母,所述第二舵机的机身固定于支架本体的所述另一端,第二舵机的转动轴的外周缘设有第二螺纹,第二舵机转动轴贯穿第二齿轮中心孔,通过第二锁紧螺母与第二螺纹配连接,将第二齿轮固定于第二舵机转动轴,爪盘底部设有第二配合齿轮,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二配合齿轮的啮齿咬合将爪盘可活动地连接于支架本体的所述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爪盘的对向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对爪指,所述仿生驱动构件包括第三舵机机组和连接线组,第三舵机机组设置于支架本体的所述另一端,第三舵机机组至少包括一对设有转盘的微型舵机,且每个微型舵机对应一个爪指,连接线组至少包括两组收张连接线,每组收张连接线对应一个微型舵机,每组收张连接线包括一根收线和一根张线,所述收线的一端固定于手指顶端,收线的另一端从手指顶端贯穿手指,再通过手掌掌心侧与手腕关节掌心侧,固定于微型舵机转盘的一侧,所述张线的一端固定于手指顶端,张线的另一端从手指顶端贯穿手指,再通过手掌掌面侧与手腕关节掌面侧,固定于微型舵机转盘所述一侧的对向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76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监测全站仪
- 下一篇:一体折叠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