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烃回收技术改进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8042.6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1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陶春风;滕明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科元精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00 | 分类号: | C10G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段 轻烃回收 技术改进 碱洗工段 有效回收 急冷 加氢 裂解 碳四 压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烃回收技术改进工艺,包括裂解工段加工工艺、急冷工段加工工艺、压缩碱洗工段加工工艺、气分工段加工工艺、碳四加氢加工工艺,该工艺的轻烃回收效率高,操作方便,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尤其是一种轻烃回收技术改进工艺。
背景技术
轻烃又称为天然气凝液(NGL),在组成上覆盖C2-C6+,含有凝析油组分(C3-C5)。轻烃回收是指天然气中比甲烷或乙烷更重的组分以液态形式回收的过程。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控制天然气的烃露点以达到商品气质量指标,避免气液两相流动;另一方面,回收的液烃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可直接用作燃料或进一步分离成乙烷、丙烷、丁烷或丙丁烷混合物(液化气)、轻油等,也可用作化工原料。若将气体回注地层以保持储层压力,提高油气采收率。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5567288A公开了一种轻烃回收系统,包括:轻烃回收塔;入口与轻烃回收塔塔顶出口相连的空冷器,所述空冷器上部设置有温度控制执行装置;入口与空冷器出口相连的水冷器;入口与水冷器出口相连的轻烃分离器,所述轻烃分离器上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入口与轻烃分离器气体出口相连的轻烃回收装置,所述轻烃分离器上的温度控制装置为设置于水冷器出口和轻烃分离器入口之间的三通调节装置,三通调节装置分别与水冷器、空冷器和轻烃分离器相连。该轻烃回收系统整体回收的附加产品比较单一,本专利对轻烃回收技术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轻烃回收技术改进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轻烃回收技术改进工艺,包括裂解工段加工工艺、急冷工段加工工艺、压缩碱洗工段加工工艺、气分工段加工工艺、碳四加氢加工工艺,裂解工段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轻烃原料进入原料汽化器汽化,进入裂解炉后首先在裂解炉对流段的上原料预热段进行预热,预热至130℃,预热后的原料进入下原料预热Ⅰ段和下原料预热Ⅱ段,预热至318℃,之后与稀释蒸汽混合, 混合后温度为304℃,再进下混合过热段进行加热,加热至642℃,从对流段出来的烃/汽混合物经文丘里管分配器分配后进入辐射段的“U”型辐射炉管,烃/汽混合物在”U”型辐射炉管内进行热裂解反应,裂解炉出口温度为870℃,产生的高温裂解气进入急冷换热器进行急冷,每个炉膛的裂解气在急冷换热器出口汇合,而后进入此炉膛的裂解气总管,乙烷原料进入原料加热器,而后与轻烃原料相似,进入原料预热段预热,并与稀释蒸汽混合,再加热至横跨温度650℃, 进入裂解炉辐射炉管,裂解炉出口温度为880℃,产生的高温裂解气进入急冷换热器,最终裂解气合并进入急冷工段。
进一步,所述急冷工段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来自急冷换热器的裂解气温度较高,345℃左右,为了使裂解气温度迅速降低,采用与急冷油塔釜的循环急冷油直接急冷的方式进行冷却,裂解气与循环急冷油在急冷器中换热后,温度迅速降至210℃ 左右,而后进入急冷油塔釜,重组分冷凝并急冷油塔釜汇聚,裂解气继续上升,与循环回塔下端的急冷油进行换热,洗去重组分,裂解气继续上升,与塔中回流的盘油进行传质传热,急冷油塔顶由急冷水系统出来的裂解汽油作为回流;
急冷油塔釜的循环急冷油温度较高,利用急冷油作为稀释蒸汽的热源,回收急冷油热量后,大部分作为急冷油继续与裂解气混合降温, 小部分采出,经过重油汽提塔塔釜的中压蒸汽汽提出轻组分后,排出重油组分作为产品,急冷油塔侧线采出裂解燃料油,裂解燃料油经过一个负压塔,分离出其中的轻组分后,采出裂解燃料油作为副产品,急冷油侧线采出盘油,利用加热稀释蒸汽锅炉给水回收盘油的热量, 回收热量后的盘油进入急冷油塔,进一步与裂解气进行传质传热,使裂解气中重组分尽量冷凝,控制急冷油塔顶裂解气温度105℃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科元精化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科元精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8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