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楔形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50418.7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5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覃杰;舒开连;麦宇雄;刘洋;刘堃;许鸿贯;王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3/00 | 分类号: | B65G63/00;B65G63/06;B65G63/02;B65G67/6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楔形 布置 自动化 集装箱码头 装卸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楔形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包括堆场、岸桥、堆场装卸设备、可双向行驶的自动化水平运输设备,堆场内的纵向道路分为间隔布置的自动化封闭区纵向道路与非自动化区域纵向道路,整体呈楔形;堆场内的拖车道分为间隔布置的自动化封闭区拖车道与非自动化区域拖车道,整体呈楔形。本发明实现了港外集卡直接到达堆场作业位置,消除了常规自动化码头设置交互区导致的二次运输问题,提高了装卸作业和集疏运效率,减少了能耗和损耗,同时可减少设备数量,减少了设备投资。另外该方案的平面布局仅需对常规码头的道路用围网进行重新隔离布置,因此非常适用于常规码头的自动化升级改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楔形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投入运营的主流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均采用设置交互区完成水路和陆路集疏运的装卸系统及平面布局。该装卸系统及平面布局具有以下特点:1、在堆场两端设置交互区,利用自动化堆场装卸设备实现集装箱水路和陆路集疏运的装卸作业;2、需要配备的堆场装卸设备数量较多;3、自动化堆场装卸设备采用高速ARMG,能耗较大。上述装卸系统及平面布局存在几个较大的弊端:第一,集装箱需要利用ARMG和水平运输设备进行2次水平运输才能完成集疏运作业,降低码头整体运营效率;第二,二次水平运输导致自动化设备的能耗增加,同时加速了自动化设备的损耗,因此极大增加了码头的运营成本;第三,需要配备的ARMG数量较多,增加了设备投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楔形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以消除集疏运作业的二次运输,提高码头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自动化设备的能耗与损耗,同时减少堆场装卸设备数量,减少设备投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楔形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包括堆场、岸桥、堆场装卸设备、可双向行驶的自动化水平运输设备,岸桥用于装卸船作业,堆场装卸设备用于集装箱堆场装卸、堆垛作业;可双向行驶的自动化水平运输设备用于水路集疏运与集装箱在港内的水平转运作业;堆场内的纵向道路分为自动化封闭区纵向道路与非自动化区域纵向道路,自动化封闭区纵向道路与非自动化区域纵向道路间隔布置,整体呈楔形;堆场内的拖车道分为自动化封闭区拖车道与非自动化区域拖车道,自动化封闭区拖车道与非自动化区域拖车道间隔布置,整体呈楔形,所述非自动化区域拖车道分为轨道外的非自动化区域拖车道和轨道内的非自动化区域拖车道;
堆场与岸桥轨道之间布置一条横向道路,该横向道路为自动化封闭区横向道路;堆场与后方辅助区之间布置一条横向道路,该横向道路为非自动化区域横向道路;
堆场内在堆场装卸设备其中一侧的堆场装卸设备轨道外布置自动化封闭区拖车道与纵向道路相接,同时在该侧的堆场装卸设备轨道内与堆场另一侧堆场装卸设备轨道外布置非自动化区域拖车道和轨道内的非自动化区域拖车道且分别与纵向道路相接,相邻堆场的拖车道背靠背布置,自动化封闭区拖车道与非自动化区域拖车道和轨道内的非自动化区域拖车道按奇、偶间隔布置;
自动化封闭区拖车道与轨道外的非自动化区域拖车道和轨道内的非自动化区域拖车道间布置隔离围网。
在码头前沿和陆域两侧布置特殊作业通道,特殊作业通道两侧布置隔离围网。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化封闭区横向道路的其中一条车道布置为调向车道;自动化封闭区纵向道路设置为双向行驶道路,同时在自动化封闭区纵向道路两侧各设置一个调向车道;自动化封闭区拖车道中两侧的堆场装卸设备的悬臂下的车道设置为装卸车道和进场车道,自动化封闭区拖车道中两侧的堆场装卸设备的悬臂下的中间车道设置两个及以上的方向相同的退场车道;非自动化区域纵向道路布置与传统码头道路布置相同。
优选地,堆场装卸设备为双悬臂ARMG或单悬臂ARM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04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