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51749.2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7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清源;康琳;陶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1/44 | 分类号: | G01J1/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湘群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导纳 米线 光子 探测器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结构,包括串联的雪崩纳米线探测器、并联电阻,雪崩纳米线探测器由两根或多根纳米线并联成一组,每四组或多组串联在一起构成蜿蜒结构的雪崩纳米线单元,雪崩纳米线单元在首端和末端并联电阻,形成一个探测单元,若干个探测单元串联,形成一个探测器阵列,整个阵列结构的射频输出端口,串联一电阻Rs。本发明整个阵列的输出为一个端口,降低了对低温系统和读出电路的要求;通过调整Rh,Rs,和Lk,可以最优化探测器的速度;采用条形电阻的工艺,能够最小化电阻同超导纳米线之间的连接电感,同时并不影响超导纳米线核心探测区域的结构,保证了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不受电路结构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通过器件电路结构、读出方式和制备方案的优化,缩短了探测器的恢复时间,提高最大计数率。
背景技术
深空通信、量子通信等应用中,既需要探测器保持较高的探测效率、较低的暗计数,从而实现对单个光子的探测,同时也要求探测器具备高速探测的能力,即响应一个光子后,其探测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至初始值,达到对下一个光子的再次探测。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具备高效率、低暗计数的特性,但由于纳米线的长度较常,通常具备几百nH的动态电感值。因此,探测器在探测一次光子后,偏置电流的恢复需要经过一次一阶充电过程,充电的时间常数为Lk/RL(Lk为探测器的总动态电感,RL为负载电阻,通常为50Ω)。若以纳米线宽100nm,间距100nm,10μm×0μm探测面积为例,纳米线的总长度为500μm,总电感约为400nH(表面动态电感值为80pH/square),偏置电流的恢复时间常数为8ns,偏置电流恢复至90%的初始值所需时间约为2.3倍的时间常数,达到18.4ns。因此,通常一个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最大计数率仅为
将多个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组合成为阵列结构,独立工作,可以获得更快的探测速率。一方面,采用阵列结构后,同样探测面积下,单个探测单元的纳米线尺寸减小,恢复时间更快;另一方面,由于多个探测器单元并行工作,某一个探测器单元响应光子后,其它的探测单元依然可以保持高效率探测能力。因此,采用阵列结构的超导纳米线探测器的速度更快,计数率能够达到几百Mcps。但是,阵列探测器需要多路输出,当单元数目较多时,输出引线将占用部分纳米线探测区域,从而降低整体的探测效率;低温系统需要更大的制冷功率,从而提供更多的高频同轴线连接;外部对于多个探测单元的输出信号需要进行整合。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阵列的工作相比单个探测器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使通过改变超导纳米线的结构和读出方式,通过引入单元并联电阻和阵列串联电路,同时优化了单元恢复时间和阵列的恢复时间,通过一路射频输出,实现对串联型超导纳米线探测器阵列的读出,在不增加读出复杂度的同时,实现高速单光子探测。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速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结构,包括雪崩纳米线探测器、并联电阻Rh,所述雪崩纳米线探测器采用串联型雪崩纳米线结构,即由两根或多根纳米线并联成一组,每四组或多组串联在一起构成蜿蜒结构的雪崩纳米线单元,雪崩纳米线单元在首端和末端并联电阻Rh,形成一个探测单元,若干个探测单元串联,形成一个探测器阵列,整个阵列结构的射频输出为一个端口。
更进一步地,还包低温读出电路,雪崩纳米线探测器的直流偏置由外部低噪声电流源经过偏置电感Ls提供,整个阵列结构的射频输出端口串联电阻Rs、耦合电容Cp和低温射频放大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耦合电容Cp包含在低温射频放大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17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