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梁钢绞线穿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54525.7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7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伍林林;陈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绞线 波纹管 穿束机 操作平台 顶升装置 索装置 对位 台座 安装固定 安装支架 绑扎钢筋 定型钢模 平移机构 升降平台 穿束 制备 搬运 钢筋 移动 | ||
1.一种T梁钢绞线穿索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T梁设计要求,准备钢绞线和穿束机,同时,将钢绞线和穿束机吊运到所要施工的T梁侧;所述穿束机(3)的底端安装有多个滑轮(34);S2,制备一个供穿束机(3)上下移动并定位,同时能够带动穿束机在T梁砼台座侧的Y轴方向平移的升降平台穿索装置,所述穿索装置包括呈框状的安装支架(1),在安装支架(1)中部设有一个操作平台(2),在操作平台(2)下方设有至少一个能够将其顶升并定位的顶升装置(6),在操作平台(2)上安装有一个一端用于与穿束机(3)相接,并能够带动穿束机沿钢绞线输出方向平移并定位的平移机构(4);S3,将安装支架(1)起吊到所要穿索的T梁侧端后用地锚固定,然后,将穿束机和钢绞线搬运到操作平台上后将穿束机与平移机构(4)相连,固定安装支架时,应将穿束机(3)的钢绞线(33)输出端与砼台座(7)上的波纹管(9)相对设置;S4,在制作升降平台穿索装置的同时,在砼台座(7)上绑扎钢筋(8)后在钢筋上安装固定波纹管(9),然后固定定型钢模(10);S5,在定型钢膜(10)固定完成后,启动顶升装置(6),使得穿束机的钢绞线(33)输出端与所要穿索的顶排波纹管高度相对应,然后通过平移机构(4)调整穿束机在操作平台(2)上的位置后与该排左端或右端的波纹管(9)对应,最后启动穿束机(3),使钢绞线(33)插入该波纹管(9)内后完成穿索作业;在第一个波纹管(9)穿索作业完成后,继续通过平移机构(4)调整穿束机的位置,与下一个波纹管(9)对应后进行穿索作业,穿索时,采取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逐一穿索的方式作业;S6,启动顶升装置(6),使操作平台下移后与下一排波纹管(9)对应,再按照S5的方式进行该排波纹管(9)的穿索作业,直至完成所有波纹管的穿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钢绞线穿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4)包括一安装座(41)和一根螺杆(43),所述安装座(41)顶部具有一螺纹孔(42),且安装在操作平台(2)上,并靠近操作平台(2)外沿;所述螺杆(43)的轴向中心线与穿束机(3)钢绞线输出方向相垂直,螺杆(43)里端穿过螺纹孔(42)后与穿束机(3)相接,通过旋转螺杆(43)可带动穿束机(2)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并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梁钢绞线穿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穿束机(3)钢绞线输出侧设有一能够自转的转筒(31),所述螺杆(43)里端与转筒(3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梁钢绞线穿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操作平台上的两组相背设置的角钢(44),每一组包括两根角钢(44),且两角钢间隔设置,形成一个供穿束机滚轮平移的轨道(45),所述轨道的中轴线与螺杆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T梁钢绞线穿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由多根立柱(11)和固定安装在立柱(11)之间的横杆(12)组成,在其中两个相邻的立柱(11)顶端均设有一个吊环(13);起吊安装支架时,通过钢丝绳穿过吊环,并将钢丝绳挂设在起吊机的吊钩上后进行起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梁钢绞线穿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有立柱(1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立柱穿孔(14),其中,位于同一排的所有立柱穿孔(14)一一对应设置;在每一侧的立柱穿孔(14)内、操作平台(2)的下方均设有一根贯穿同一侧所有立柱穿孔(14)的承力钢管(5),所述承力钢管与操作平台下端面紧贴;当启动顶升装置将操作平台升降到相应位置后,通过在操作平台下插入多根承力钢管(5)形成对操作平台的进一步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T梁钢绞线穿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装置(6)为液压千斤顶,在液压千斤顶的下端设有一垫块(61),在液压千斤顶(6)的侧端设有至少一个千斤顶吊环(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45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