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性能分析方法与系统、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55835.0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8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帅;安光霖;徐建;章建荣;粟超;杨超;梁树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荣甜甜;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性能 分析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性能分析方法与系统、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该方法利用探测代码对目标程序进行采样得到事件信息,并利用PMU对目标程序进行Simpleperf采样,得到栈信息,从而,获取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与所述第二采样数据之间的时间映射关系,基于该时间映射关系,能够实现事件信息与所述栈信息之间的关联和对应,从而,由此,生成目标程序的性能图,该性能图既可用于表征目标程序中,事件对应的调用栈的信息,也能够表征各栈的耗时时长,为用户提供了衡量目标程序性能的时间与空间信息,开发人员基于该性能图,能够清楚的确定目标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一个事件对应调用了什么栈(函数),调用了多长时间,能够辅助开发人员快速定位软件问题、优化软件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性能分析方法与系统、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用户对软件程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软件程序的系统流畅性、低内存消耗、低卡顿、快速启动等性能指标已经成为高质量产品重要的一环。
但是,软件程序的性能分析一直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难的一部分,其难度甚至超越了软件的功能开发本身。对后台开发人员而言,软件程序的时间信息与源码细节都是重要的性能分析内容,这直接影响到后台开发人员定位软件问题、优化软件性能的准确性和难度。因此,如何实现对软件程序的性能分析,以辅助开发人员快速定位软件问题、优化软件性能,一直是本领域的重点关注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性能分析方法与系统、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用以从时间信息和源码细节两方面体现目标程序的性能,能够辅助开发人员快速定位软件问题、优化软件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性能分析方法,利用探测代码对目标程序进行采样得到事件信息,以及,利用PMU对目标程序进行Simpleperf采样,得到栈信息,从而,获取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与所述第二采样数据之间的时间映射关系,基于该时间映射关系,能够实现事件信息与所述栈信息之间的关联和对应,从而,由此,生成目标程序的性能图,该性能图既可用于表征目标程序中,事件对应的调用栈的信息,也能够表征各栈的耗时时长,为用户提供了衡量目标程序性能的时间与空间信息,开发人员基于该性能图,能够清楚的确定目标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一个事件对应调用了什么栈(函数),调用了多长时间,能够辅助开发人员快速定位软件问题、优化软件性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获取第一采样数据所采用的第一时间轴,与第二采样数据所采用的第二时间轴之间的偏差时长,以作为所述时间映射关系;此时,事件对应的第一时间轴上的时间信息,与该事件对应的栈在第二时间轴上的时间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时长。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同步所述第一时间轴与所述第二时间轴,以作为所述时间映射关系。此时,事件对应的第一第一时间轴上的时间信息,与该事件对应的栈在第二时间轴上的时间信息,是一致的,不存在偏差。其中,同步时间轴可以通过获取前述偏差时长,然后,利用所述偏差时长,调整所述第一时间轴或所述第二时间轴,使得所述第一时间轴与所述第二时间轴同步即可。
此外,偏差时长可以通过预设的校准Tag实现。其中,校准Tag为该目标程序中一定会出现的一个事件Tag。具体的,可以获取预设的校准Tag在第一时间轴上的起始时刻,以及,在第二时间轴上,获取所述校准Tag对应的第一个采样点时刻,从而,获所述起始时刻与所述第一个采样点时刻之差,以作为所述偏差时长。可知,若起始时刻与所述第一个采样点时刻相同,则第一时间轴与第二事件轴本身即同步,以二者同步作为该时间映射关系。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考虑到采样过程可能会过量采样,因此,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性能图,还可以在生成所述目标程序的性能图时,对所述第二采样数据进行剪裁,并利用所述裁剪后的第二采样数据,生成所述目标程序的所述性能图。这有利于多滤掉非关注区间的数据,也有利于缩减数据处理量,加快处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58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