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鉴别当归与混伪品东当归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768796.8 申请日: 2019-08-20
公开(公告)号: CN110376311B 公开(公告)日: 2021-07-27
发明(设计)人: 唐志书;刘妍如;宋忠兴;杨宁娟;李晓红;江大海 申请(专利权)人: 陕西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0/02 分类号: G01N30/02;G01N30/06;G01N30/62;G01N30/72
代理公司: 西安佩腾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6 代理人: 姚敏杰
地址: 712046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鉴别 当归 伪品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当归与混伪品东当归的方法,具体方法是采用了色谱与质谱相联用的技术而建立,最终确立了两者的专属性鉴别检测指标,亦即:当归中藁本内酯:蛇床子素的信号/噪音,亦即S/N比值大于1,混伪品东当归中藁本内酯:蛇床子素的S/N比值小于1。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快速鉴别当归与混伪品东当归,为中药当归的用药安全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技术鉴别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鉴别当归与混伪品东当归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色谱-制皮联用的当归鉴别方法,属于中药质量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归为伞形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药用记载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当归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具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主要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在1983年资源普查之后,国家医药管理部门明确规定,禁止以欧当归、东当归等代替当归入药,《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的当归来源仅为伞形科植物当归干燥根。由此可见,当归植物基源非常明确,且是单一植物基源,为我国特有种,即当归基源植物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东当归(A.acutiloba Kitag)是当归的主要混伪品。东当归为当归属植物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sieb.et Zucc)kigusticum acutilobum.Siebet Zuce的根,别名日本当归、大和当归、延边当归。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等方法对当归和东当归进行鉴别,例如,现有公开的科技文献:王翰华,胡双丰.当归及其常见伪品东当归和欧当归的鉴别[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4-5。另,还有基于ITS2条形码能够有效地鉴别中药当归及其混伪品,目前多采用PCR技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利用核糖体r 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譬如,现有公开的科技文献:张春,王晓丽,朱烨等.中药当归及其混伪品的rDNA ITS序列分析与鉴别[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1.29(2):218-224。然而,上述现有当归鉴别技术,均存在一定的现实缺陷,其中,传统的鉴别技术受原植物生长环境、生长期及炮制加工工艺的影响;而,DNA条码技术又受加工、炮制等影响DNA模板质量工序的影响。因此,传统的鉴别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存在难以稳定、可靠、快速的实现该药材的真伪鉴定。

色谱-质谱联用鉴定技术是一种将鉴别、定量性能高效结合的技术。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其是基于色谱的高效分离性能与质谱技术所获取的丰富的成分结构信息,二者的有机结合便可促进系统中药鉴定技术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传统检测器选择性与灵敏度的显著提高,还可以定性中药样本中的未知化学成分。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不但能提高不同来源、产地药材的辨别能力,更适用于加工、炮制后极易出现变化与损坏的中药样品。为此,本发明经过反复摸索和验证,创造性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别当归及其伪品东当归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当归及其混淆品东当归的色谱-质谱联用鉴别方法,最终以当归中藁本内酯:蛇床子素的S/N比值(S/N藁本内酯:S/N蛇床子素)作为鉴别其与混伪品的鉴别指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鉴别当归与混伪品东当归的方法,所述的当归是当归药材或饮片;所述的鉴别方法,是以当归中藁本内酯:蛇床子素的S/N比值作为鉴别其与东当归的检测指标。本发明方案中所述的S/N比值,亦即为色谱峰的信号/噪音比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当归与混伪品东当归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指标,其当归中藁本内酯:蛇床子素的S/N比值大于1,东当归中藁本内酯:蛇床子素的S/N比值小于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未经陕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87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