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跟随式AGV小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9282.4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5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韩年珍;程华;邱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县隆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B62D63/04;B60R19/42;B60R19/20;B60G13/00;B60L15/20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谢永 |
地址: | 2382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架 转板 跟随式 减震杆 弹簧 转轴 减震缓冲功能 蓄电池 安装架侧壁 电机驱动轴 防碰撞功能 气垫 感应装置 控制器 防碰撞 内顶部 置物板 转向轮 支架 搬运 电机 智能 贯穿 | ||
本发明涉及智能搬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跟随式AGV小车,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安装架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轴与第一转轴一端固定,第一转轴另一端贯穿第一安装架并与转板顶部固定,转板底部与第一减震杆一端固定,第一减震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向轮,转板通过支架与路线感应装置固定,第一安装架内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控制器,第一安装架顶部与弹簧一端相连,弹簧另一端与置物板相连,第一安装架侧壁固定安装有防碰撞气垫;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具有减震缓冲功能,不具有防碰撞功能,且结构较为复杂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搬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跟随式AGV小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工智能的需求越来越大,智能搬运技术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AGV小车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工业应用中不需驾驶员的搬运车,以可充电之蓄电池为其动力来源;一般可通过电脑来控制其行进路线以及行为,或利用电磁轨道来设立其行进路线,电磁轨道黏贴于地板上,无人搬运车则依靠电磁轨道所带来的讯息进行移动与动作,但是传统的AGV小车不具有减震缓冲功能,不具有防碰撞功能,且结构较为复杂,因此,研发一种跟随式AGV小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在授权公告号为CN 10065557 A,授权公告日为2019.07.30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无刹车式AGV小车,包括车架、对称分布于车架上的一组升降式驱动轮机构;所述升降式驱动轮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车架的驱动升降装置、以及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同步驱动轮装置;所述驱动升降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升降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的且上端设置有升降压块的升降驱动盘;所述固定架上设置于升降轴座,所述升降轴座内设置有升降轴,所述升降轴顶端连接有升降压台,所述升降压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升降压块相匹配的升降压槽块。
但这种无刹车式AGV小车不具有减震缓冲功能,不具有防碰撞功能,且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跟随式AGV小车,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具有减震缓冲功能,不具有防碰撞功能,且结构较为复杂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跟随式AGV小车,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轴与第一转轴一端固定,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贯穿第一安装架并与转板顶部固定,所述转板底部与第一减震杆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减震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向轮,所述转板通过支架与路线感应装置固定,所述第一安装架内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控制器,所述第一安装架顶部与弹簧一端相连,所述弹簧另一端与置物板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架侧壁固定安装有防碰撞气垫;
所述第一安装架底部与第二减震杆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减震杆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架固定,所述第二安装架内壁固定有轴承座,所述第二安装架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三安装架上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轴与第二转轴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贯穿第二安装架并与轴承座相连,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安装有驱动轮。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型号为STM32F103,所述控制器由蓄电池供电。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路线感应装置均与控制器电气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沿置物板底部均匀分布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减震杆关于第一转轴左右对称分布设置。
优选的,所述防碰撞气垫设有六个,所述防碰撞气垫三个一组关于第一安装架左右对称分布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县隆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和县隆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92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及其底盘
- 下一篇:汽车底盘线装配抱具及装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