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钴分离回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9423.2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8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孙宁磊;刘苏宁;姚心;李诺;刘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5/00 | 分类号: | C22B15/00;C22B23/00;C22B3/08;C22B3/44;C22B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钴 分离回收 氧化剂 固液分离 含铜溶液 有效分离 钴沉淀 钴氧化 后液 酸浸 沉淀 回收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铜钴分离回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调节铜钴原料酸浸后液的pH值至2.5~5;(2)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与氧化剂混合,以便使钴氧化沉淀;(3)对步骤(2)得到的溶液进行固液分离,以便得到钴沉淀和含铜溶液。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且安全,成本低廉,而且能够实现铜钴的有效分离和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铜钴分离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回收铜矿或氧化铜矿中的铜时常采用酸性浸出并对浸出后液进行铜萃取的方法,但铜矿或氧化铜矿中钴的回收存在一定问题,钴在原矿含量中很低,但在硫酸浸出过程中,随着铜的浸出,钴也出来很多,因此浸出后液中除了铜以外,还存在少量的钴,之后矿浆需要进行CCD逆流洗涤,上清液进入到萃取工序回收铜,钴在萃取铜的时候留在萃余液中,而含钴萃余液一部分返回到浸出工序,另一部分与CCD底流一起中和排放,导致钴随尾渣流失。其中,由于酸性浸出液是pH值较低,若采用中和法回收钴,不仅需要消耗大量中和剂,还严重影响浸出后液的循环利用;并且由于钴的浓度较低而不能采用旋流电解方法回收钴。因此,铜钴分离回收的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铜钴分离回收的方法。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且安全,成本低廉,而且能够实现铜钴的有效分离和回收。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以下目的和发现提出的:由于钴的价值较高,在对铜钴原料进行处理时希望钴也能被充分回收。对铜钴原料进行酸浸处理后,浸出液中的钴通常为正二价,而正二价的钴在适宜的酸性条件下可以被氧化为三价钴并得到稳定的沉淀,由此可以预先调节铜钴原料酸浸后液的pH值到一定范围,再采用氧化剂使钴氧化沉淀,而铜则保留在溶液中进入后续萃取工序,即在铜萃取之前采用氧化沉淀的方式将钴提前分离出来,在不影响整体工艺的水平衡、金属平衡的基础上,使钴得到回收,其中钴渣可以采用还原浸出的方式回收钴。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铜钴分离回收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
(1)调节铜钴原料酸浸后液的pH值至2.5~5;
(2)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与氧化剂混合,以便使钴氧化沉淀;
(3)对步骤(2)得到的溶液进行固液分离,以便得到钴沉淀和含铜溶液。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铜钴分离回收的方法,发明人发现,可以直接在酸性条件下将铜钴原料酸浸后液中的二价钴氧化为三价钴并使其形成稳定的沉淀,并在铜萃取之前将钴沉淀分离出来单独回收,但若pH值过低,很难使二价钴氧化为三价钴,而若pH值过高,又容易导致铜钴原料酸浸后液中的铜沉淀,影响铜的回收率和钴沉淀的纯度。而当在pH值为2.5~5的酸性条件下对二价钴进行氧化处理时,可以使钴被氧化为三价钴并形成沉淀而铜不沉淀,并且钴形成的沉淀可以在该酸性条件下稳定存在。由此,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且安全、成本低廉,还可以在不影响整体工艺的水平衡、金属平衡的基础上实现铜钴的有效分离和回收,显著降低中和剂的用量并使含铜溶液中的酸得到充分利用。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铜钴分离回收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铜钴原料酸浸后液是采用浓硫酸对所述铜钴原料进行酸浸处理和固液分离得到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铜钴原料酸浸后液的pH值为0.5~2.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铜钴原料为选自铜矿、铜钴矿、氧化铜矿、含铜物料和含铜废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铜钴原料进行酸浸处理时,所述浓硫酸与所述铜钴原料的酸矿比为100~250Kg/t干矿,浸出时间为0.5~4h,浸出温度为2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94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