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及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1270.5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0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波;黎昌汉;杨伟明;王广志;谭宇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创青绿(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第六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污泥 制备 方法 反应器 | ||
1.一种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反应器的厌氧区加入待净化废水,并通过搅拌装置对所述厌氧区进行搅拌;
b:向所述厌氧区加入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混合液,使所述厌氧区的混合浓度MLSS为2500~3200mg/L,并逐渐降低搅拌装置的搅拌速度直到停止,所述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混合液中,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质量比为1:0.8~0.3:1;
c:再次通过搅拌装置对所述厌氧区进行搅拌,并向所述厌氧区加入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混合液,使所述厌氧区的混合浓度MLSS提高500~800mg/L;
d:重复所述步骤c,直到所述厌氧区中的污泥沉降比SV30:SV5小于或等于1:1.2,完成所述颗粒污泥的制备;
e:使待净化废水流入所述厌氧区,并通过所述搅拌装置对厌氧区进行搅拌,促使所述厌氧区中的废水和部分颗粒污泥流入所述反应器的兼氧区;
f:通过第一曝气装置对所述兼氧区进行曝气,并促使所述兼氧区中的废水和部分颗粒污泥流入所述反应器的好氧区;
g:通过第二曝气装置对所述好氧区进行曝气,并促使所述好氧区中的净化后废水流出、至少一部分净化后废水经第一回流装置回流至厌氧区、以及部分颗粒污泥经第二回流装置回流至所述兼氧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搅拌装置的初始搅拌速度小于150rpm,且所述待净化废水充满整个所述厌氧区;
在所述步骤b中,且在向所述厌氧区加入呈第一混合浓度的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混合液后,所述厌氧区的混合浓度MLSS为2500~3200mg/L,并在10分钟内使所述搅拌装置停止搅拌;
所述步骤c在所述步骤b执行完成后的2~3小时之后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净化废水的化学需氧量为6325~9845mg/L、温度为22~24℃;所述絮凝剂为壳聚糖絮凝剂或微生物絮凝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的待净化废水流入所述厌氧区的进水流速为0.2~0.25m3/h,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速度为160~180rpm,且所述厌氧区的20%~80%颗粒污泥流入所述兼氧区;所述步骤f中的所述兼氧区的30%~70%的颗粒污泥流入所述好氧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g执行之后,所述厌氧区、所述兼氧区与所述好氧区中的颗粒污泥的比例为2~4:3.6~4:2.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的含氧量小于0.3mg/L,所述好氧区的含氧量大于1.5mg/L,且所述兼氧区的含氧量位于0.3~1.5mg/L的范围内;
所述兼氧区还设有多个折流板,且所述兼氧区经所述多个折流板间隔形成呈迷宫状的流水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兼氧区和好氧区相对封闭且依次相连,其中:所述厌氧区、兼氧区和好氧区分别具有位于顶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所述厌氧区的出水口与所述兼氧区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兼氧区的出水口与所述好氧区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厌氧区包括用于搅拌废水的搅拌装置和位于所述厌氧区的进水口的进水端前方的第一挡板,且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厌氧区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兼氧区包括用于提供氧气的第一曝气装置和多个用于改变废水流向的折流板,所述第一曝气装置位于所述兼氧区的底部,且靠近所述兼氧区的进水口的进水端前方的一个所述折流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兼氧区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包括用于将所述好氧区的处理后废水回流至所述厌氧区的第一回流装置、用于将所述好氧区的颗粒污泥回流至兼氧区的第二回流装置以及用于提供氧气的第二曝气装置,所述第二曝气装置位于所述好氧区的底部,且所述第二回流装置分别连通所述好氧区和兼氧区,所述第一回流装置分别连通所述好氧区的出水口和厌氧区的进水口;
所述好氧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厌氧区的进水口的进水端前方的第二挡板、及位于所述厌氧区的出水口的内侧的溢流装置,且所述溢流装置由多个垂直设置并组成迷宫形的溢流板构成,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好氧区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创青绿(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第六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万创青绿(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第六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12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