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及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1270.5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0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波;黎昌汉;杨伟明;王广志;谭宇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创青绿(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第六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污泥 制备 方法 反应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及反应器,所述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包括在反应器的厌氧区加入待净化废水,并通过搅拌装置对所述厌氧区进行搅拌;向所述厌氧区加入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混合液,使所述厌氧区的混合浓度MLSS为2500~3200mg/L,并逐渐降低搅拌装置的搅拌速度直到停止;所述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混合液中,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质量比为1:0.8~0.3:1;再次通过搅拌装置对所述厌氧区进行搅拌,再次加入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混合液,使所述厌氧区的混合浓度MLSS提高500~800mg/L;重复上一步骤,直到所述厌氧区中的污泥沉降比SV30:SV5小于或等于1:1.2,完成所述颗粒污泥的制备。本发明通过添加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混合液,可强化废水的絮凝能力,加速污泥颗粒化过程,提高制备形成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设计环保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及反应器。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在水处理技术中普遍应用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目前,为提升其处理效率、减低能耗,已逐步发展形成一系列处理工艺,包括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氧化沟工艺、生物滤池法以及膜生物反应器等等。但是,上述这些水处理工艺仍然基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使用的絮状污泥,而由于絮状污泥密度低、含水量高,因此受絮状污泥限制致使现有水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曝气量大及存在污泥膨胀和流失等问题。
然而,相较于传统絮状污泥,颗粒污泥(包括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密度大、易沉降,可在保证废水净化效果的同时缩小相关工艺设备的占用面积,且颗粒污泥不容易流失,还能承受较高的有机负荷和水利负荷,使运行时更加稳定。但是,目前现有的颗粒污泥在制备时生长缓慢,絮凝形成颗粒污泥周期长,特别是厌氧颗粒污泥,从而限制了颗粒污泥在水处理工艺中应用,降低了其使用的实用性。
此外,由于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的联合使用可对废水进行脱氮除磷;由此,在水处理工艺中,如何实现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的联合高效脱氮除磷、及保持脱氮除磷处理的长期循环稳定运行是目前使用颗粒污泥进行水处理工艺中的一个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颗粒污泥制备生长缓慢,形成周期长以及较难实现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的联合高效脱氮除磷、并保持脱氮除磷处理的长期循环稳定运行的问题,提供一种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及反应器。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颗粒污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反应器的厌氧区加入待净化废水,并通过搅拌装置对所述厌氧区进行搅拌;
b:向所述厌氧区加入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混合液,使所述厌氧区的混合浓度MLSS为2500~3200mg/L,并逐渐降低搅拌装置的搅拌速度直到停止,所述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混合液中,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质量比为1:0.8~0.3:1;
c:再次通过搅拌装置对所述厌氧区进行搅拌,并向所述厌氧区加入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混合液,使所述厌氧区的混合浓度MLSS提高500~800mg/L;
d:重复所述步骤c,直到所述厌氧区中的污泥沉降比SV30:SV5小于或等于1:1.2,完成所述颗粒污泥的制备。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的搅拌装置的初始搅拌速度小于150rpm,且所述待净化废水充满整个所述厌氧区;
在所述步骤b中,且在向所述厌氧区加入呈第一混合浓度的絮凝剂与絮状污泥的混合液后,所述厌氧区的混合浓度MLSS为2500~3200mg/L,并在10分钟内使所述搅拌装置停止搅拌;
所述步骤c在所述步骤b执行完成后的2~3小时之后执行。
优选地,所述颗粒污泥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步骤d完成后执行的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创青绿(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第六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万创青绿(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第六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12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