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充气泵协同充气救援打捞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3557.1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6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吕植勇;马季;方清平;崔帅杰;赵舒悦;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7/12 | 分类号: | B63C7/12;B63C7/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协同 救援 打捞 方法 | ||
一种多充气泵协同充气救援打捞方法,涉及船只打捞技术领域。该多充气泵协同充气救援打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沉没船舶的底部安装陀螺仪,并使用四个以上的充气泵组件向沉没船舶内的不同舱室进行充气;使用陀螺仪分析沉没船舶的倾斜姿态,并根据倾斜姿态调整各个充气泵的充气量,使沉没船舶调整至水平状态;使用各个充气泵组件持续对沉没船舶内的不同舱室进行充气,保持沉没船舶呈水平状态并上浮至水面。本申请提供的多充气泵协同充气救援打捞方法能够保持沉没船舶稳定的上浮,避免了船舶上浮时失去平衡和沉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只打捞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充气泵协同充气救援打捞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沉没船只进行打捞时常采用充气打捞方法,且一般采用浮筒充气打捞的方法进行打捞,但是采用浮筒捆绑打捞时,容易使得翻覆船舶上浮时由于船舶不正及失去平衡而倾斜失去浮力,沉入水底的风险较大,同时浮筒捆绑后调整位置十分不便,难以满足沉没船只打捞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充气泵协同充气救援打捞方法,以保持沉没的船只上浮时保持平衡,避免船只上浮时倾斜和沉没。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充气泵协同充气救援打捞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在沉没船舶的底部安装陀螺仪,并使用四个以上的充气泵组件向沉没船舶内的不同舱室进行充气;
使用陀螺仪分析沉没船舶的倾斜姿态,并根据倾斜姿态调整各个充气泵的充气量,使沉没船舶调整至水平状态;
使用各个充气泵组件持续对沉没船舶内的不同舱室进行充气,保持沉没船舶呈水平状态并上浮至水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使用偶数个充气泵组件向对称布置于沉没船舶两侧的舱室进行充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陀螺仪布置于沉没船舶的中轴线的中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使用陀螺仪分析沉没船舶的倾斜姿态,并根据倾斜姿态调整各个充气泵的充气量时:当沉没船舶向一侧倾斜的角度大于另一侧时,控制各个充气泵向倾斜角度小的一侧舱室充气的流量大于向倾斜角度大的一侧舱室的充气流量;当沉没船舶向一端倾斜的角度大于另一端时,控制各个充气泵向倾斜角度小的一端舱室充气的流量大于向倾斜角度大的一端舱室的充气流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充气泵组件包括壳体及用于将壳体固定于沉没船舶上的固定装置,壳体内设有用于在沉没船舶上钻孔的钻孔组件及用于将空气引入沉没船舶的充气组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钻孔组件包括可沿直线方向移动的连接轴、套设于连接轴上且与连接轴通过螺纹连接的套筒、套设于套筒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及用于驱动第二齿轮旋转的钻孔电机,连接轴的一端设有钻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充气组件包括贯穿壳体的充气通道、设于充气通道内的充气涡轮及用于驱动充气涡轮旋转的充气电机,充气通道通过管道连接有压缩机,充气通道和压缩机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流量阀。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固定装置包括与壳体通过螺栓连接的多个L形的连接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充气泵协同充气救援打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沉没船舶的底部安装陀螺仪,并使用四个以上的充气泵组件向沉没船舶内的不同舱室进行充气;使用陀螺仪分析沉没船舶的倾斜姿态,并根据倾斜姿态调整各个充气泵的充气量,使沉没船舶调整至水平状态;使用各个充气泵组件持续对沉没船舶内的不同舱室进行充气,保持沉没船舶呈水平状态并上浮至水面。本申请提供的多充气泵协同充气救援打捞方法能够保持沉没船舶稳定的上浮,避免了船舶上浮时失去平衡和沉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35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