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计算激发光源漂移对荧光信号进行校正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6330.2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5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田地;王宏霞;许阳;李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郭佳宁;王淑秋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计算 激发 光源 漂移 荧光 信号 进行 校正 方法 | ||
1.一种通过计算激发光源漂移对荧光信号进行校正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基于数字微镜的能够实现光源漂移校正的色散型原子荧光光谱仪实现,其中该色散型原子荧光光谱仪包括激发光源(1)、原子化器(2)和色散系统,色散系统包括狭缝(3)、数字微镜(5)、凹面光栅(4)和反射镜(6);狭缝(3)放置于原子化器(2)后方,使待测元素经原子化器(2)原子化后被激发光源(1)激发生成的荧光穿过狭缝(3)进入色散系统,荧光经色散系统的凹面光栅(4)反射进入数字微镜(5),经数字微镜(5)反射进入反射镜(6),再经反射镜(6)反射进入检测器(7),检测器(7)用于输出荧光信号值;色散系统还包括第一光纤(8)和第二光纤(9),第一光纤(8)的一端与第二光纤(9)的一端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连接在狭缝(3)的上下两端,第一光纤(8)另一端与第二光纤(9)另一端均安装在激发光源(1)与原子化器(2)之间,将激发光源信号传输至狭缝(3)上下两端;狭缝(3)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光纤(8)与第二光纤(9)将激发光源信号传输到凹面光栅(4),激发光源信号经凹面光栅(4)反射进入数字微镜(5),经数字微镜(5)反射进入反射镜(6),再经反射镜(6)反射进入检测器(7),检测器(7)用于输出激发光源信号值;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数字微镜(5)上下两端无荧光信号区域的范围:
根据荧光在数字微镜(5)上显示的成像区域来确定数字微镜(5)上下两端无荧光信号的区域,记录数字微镜(5)上下两端无荧光信号区域的所在位置及大小,分别记为a上×b上和a下×b下个像元,其中a上为数字微镜(5)上端无荧光信号区域的像元行数,b上为数字微镜(5)上端无荧光信号区域的像元列数,a下为数字微镜(5)下端无荧光信号区域的像元行数,b下为数字微镜(5)下端无荧光信号区域的像元列数;
步骤二、获取荧光信号值和激发光源信号值,其中以下所述的一次测量是指荧光信号值和激发光源信号值分别测量一次;
获取荧光信号值:荧光经色散系统的凹面光栅(4)反射进入数字微镜(5)后,数字微镜(5)检测荧光信号时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具体为:
数字微镜(5)以相同数量的像元在数字微镜(5)特定翻转区域内进行多次翻转,每次翻转均将本次翻转区域接收到的荧光反射进入反射镜(6),即数字微镜(5)的每次翻转均得到一个荧光信号值,其中数字微镜(5)特定翻转区域为数字微镜(5)除去数字微镜(5)上端和下端的无荧光信号区域的部分;
数字微镜(5)每次翻转的像元数量均为(C-a上-a下)×N个,其中C-a上-a下为数字微镜(5)每次翻转的像元行数,N=1,2,3……D,为数字微镜(5)每次翻转的像元列数,C为数字微镜(5)的总行数,D为数字微镜(5)的总列数;
获取激发光源信号值:
激发光源信号经色散系统的凹面光栅(4)反射进入数字微镜(5)后,数字微镜(5)检测激发光源信号时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具体为:
若数字微镜(5)上下两端均只有部分区域无荧光信号,每次进行激发光源信号值的测量时,数字微镜(5)均按照激发光源信号的所在区域进行翻转,数字微镜(5)的每次翻转均得到一个激发光源信号值;
若数字微镜(5)上下两端的横向均无荧光信号,每次进行激发光源信号值的测量与数字微镜(5)上下两端均只有部分区域无荧光信号时相同,或采用下述方式测量激发光源信号值:
每次测量激发光源信号值时数字微镜(5)上端的翻转区域行数始终为a上,数字微镜(5)下端的翻转区域行数始终为a下,数字微镜(5)上、下两端的翻转区域对应的列数和每列所在的位置与对应的一次测量中测量荧光信号值相同;
步骤三、利用步骤二测量的一系列激发光源信号值和相应的荧光信号值,计算出激发光源的漂移对荧光信号的影响值,并对荧光信号进行校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633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