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模组FPC焊接对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77717.X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1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黄赞扬;王建兵;姚禄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集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36 | 分类号: | H05K3/36;G02F1/13 |
代理公司: | 44502 广州鼎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莉梅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模块 对位 对位部 第二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 滑动 第一驱动装置 第二连接件 选择性固定 安装底板 背光模组 对位机构 对位装置 快速切换 驱动机构 吸附机构 连接件 摩擦杆 上夹爪 下夹爪 夹持 焊接 摩擦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FPC焊接对位装置,包括:安装底板;吸附机构;X向对位驱动机构,包括沿X向滑动的第一运动模块和与第一运动模块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Y向对位机构,包括沿Y向滑动的第二运动模块和第三运动模块、与第二运动模块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的上对位部,第三驱动装置可驱动上对位部沿Z向移动,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运动模块固定连接,上对位部为上夹爪或摩擦杆;与第二运动模块固定连接的Z向运动机构,包括下夹爪和第四驱动装置;切换连接件,可选择性固定连接第一运动模块和第二运动模块或第二运动模块和第三运动模块。本发明具有摩擦对位和夹持对位两种对位方式,且可在两种对位方式中进行快速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电路板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FPC焊接对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屏显示产品FPC的焊接生产过程中,产品FPC存在多样性,需要先将背光FPC与主FPC的焊接位置对准以满足焊接时的对位要求,然后再进行焊接。
目前常见的对位方式为夹持对位,通常是采用夹持部由主FPC与背光FPC之间的间隙处夹住背光FPC的引脚,使设置在引脚一端的金手指移动至主FPC的焊盘处,通过影像确认OK即实现对位。这种夹持对位方式要求主FPC与背光FPC之间的间隙必须适中,能够供夹持部穿过,若间隙太小,则夹持部难以夹住引脚进行对位。
综上,现有的夹持对位方式无法完全满足焊接时的对位要求。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对位方式,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FPC焊接对位装置,具有两种对位结构,并且可以在夹持对位和摩擦对位两种对位结构中进行快速切换。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背光模组FPC焊接对位装置,包括:
安装底板;
吸附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上方;
X向对位驱动机构,包括沿X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上的第一运动模块和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运动模块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
Y向对位机构,包括沿Y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运动模块上的第二运动模块、沿Y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运动模块上的第三运动模块、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运动模块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通过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的上对位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上对位部沿Z向移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运动模块固定连接,所述上对位部为上夹爪或摩擦杆;
Z向运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运动模块固定连接,所述Z向运动机构包括下夹爪和通过第四连接件驱动所述下夹爪沿Z向移动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下夹爪位于所述上对位部的下方;
切换连接件,所述切换连接件可选择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运动模块和所述第二运动模块或所述第二运动模块和所述第三运动模块;
所述切换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运动模块和所述第二运动模块时,所述上对位部为摩擦杆;所述切换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运动模块和所述第三运动模块时,所述上对位部为上夹爪。
作为背光模组FPC焊接对位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切换连接件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长孔,所述长孔的长度沿所述切换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运动模块、所述第二运动模块和所述第三运动模块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若干螺纹孔,其中一个所述长孔可通过螺丝与所述第二运动模块上的螺纹孔连接,且所述切换连接件可绕所述螺丝的轴线转动,另一个所述长孔可通过螺丝与所述第一运动模块或所述第三运动模块上的螺纹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集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集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77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