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起重机双级伸缩臂油缸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4465.3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9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杨邦祝;邱智;代联书;罗均;滕建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6 | 分类号: | F15B15/16;B66C23/693;B66C23/70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 代理人: | 唐健玲;伍姝茜 |
地址: | 64600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起重机 伸缩 臂油缸 | ||
本发明涉及汽车起重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起重机双级伸缩臂油缸,包括二级缸筒、一级缸筒、一级活塞杆、一级伸缩臂油缸液压锁、二级伸缩臂油缸液压锁、一级缸筒内芯管和二级缸进油通道;所述一级活塞杆中设有一级无杆腔进油通道和有杆腔进油通道,所述一级无杆腔进油通道与一级无杆腔连通,所述有杆腔进油通道与一级有杆腔连通;所述一级缸筒内芯管一端置于有杆腔进油通道内,另一端先后贯穿一级活塞杆、一级无杆腔和一级缸筒后与二级缸筒的二级有杆腔连通;所述二级缸进油通道通过二级伸缩臂油缸液压锁与二级无杆腔连通。这种油缸可以降低油缸生产制造难度,降低成本,减轻油缸和相关零部件重量和机构布置难度,具有经济适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起重机,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起重机双级伸缩臂油缸。
背景技术
目前,为突破传统起重机两根油缸+绳排结构只能生产五节伸缩臂起重机的瓶颈,国外一些起重机制造公司在较早时期开发了双级伸缩臂油缸,通过双级伸缩臂油缸与单、双级伸缩臂油缸+绳排的不同组合,开发出新型四节、五节和六节臂汽车起重机。
国外现阶段双级伸缩臂油缸的结构形式基本如下:将双级伸缩臂油缸液压锁布置在一级活塞杆尾部,一级缸无杆腔油路从一级活塞杆进入,二级缸无杆腔油路从一级活塞杆进入并通过一级缸筒内芯管进入,油缸有杆腔油路从一级活塞杆尾部进入一级缸有杆腔,并通过一级缸筒的双层焊接管间隙进入二级缸有杆腔,而其液压锁固定在一级活塞杆尾部。这类油缸看似简单,油路走向简洁,然而,由于一级缸筒具有过油缝隙,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制造成本高;并且,由于需要设置过油缝隙,这种结构的一级缸筒直径较大,进而导致二级缸筒尺寸增大,整根油缸质量较重,影响起重机吊载性能,极不适用于中小吨位产品使用。
目前对于该结构的改进也有,比如,通过在一级缸筒和二级缸筒上的外接油口和外接跟踪软管机构进入二级缸有杆腔,然而,这种方式需在二、三节臂间增加跟踪软管,使起重臂截面增大,起重臂质量增大,同样影响影响起重机吊载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汽车起重机双级伸缩臂油缸。这种油缸可以降低油缸生产制造难度,降低成本,减轻油缸和相关零部件重量和机构布置难度,具有经济适用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起重机双级伸缩臂油缸,包括二级缸筒,连接在二级缸筒内的一级缸筒,连接在一级缸筒内的一级活塞杆,及设置在一级活塞杆尾部的一级伸缩臂油缸液压锁;所述一级活塞杆中设有与一级伸缩臂油缸液压锁相连的一级无杆腔进油通道和有杆腔进油通道,所述一级无杆腔进油通道还与一级缸筒的一级无杆腔连通,所述有杆腔进油通道还与一级缸筒的一级有杆腔连通;还包括二级伸缩臂油缸液压锁、一级缸筒内芯管和二级缸进油通道;所述一级缸筒内芯管一端置于有杆腔进油通道内,另一端先后贯穿一级活塞杆、一级无杆腔和一级缸筒后与二级缸筒的二级有杆腔连通;所述二级缸进油通道通过二级伸缩臂油缸液压锁与二级缸筒的二级无杆腔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级伸缩臂油缸液压锁固定在二级缸筒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级无杆腔对应的二级缸筒壁上开有二级无杆腔进油口,二级无杆腔进油口通过硬管与二级伸缩臂油缸液压锁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级无杆腔进油口位于远离一级活塞杆的二级缸筒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级有杆腔对应的二级缸筒壁上开设有油孔,用于与相邻油缸的有杆腔油路连接。
具体的说,所述有杆腔进油通道尾端与一级活塞杆头部相连,前端封闭;所述有杆腔进油通道封闭端侧面的一级活塞杆上设有连通有杆腔进油通道和一级有杆腔的侧通道。
更具体的说,所述一级缸筒内芯管包括直管段和弯折段,所述直管段的尾段位于有杆腔进油通道内,而直管段的前段贯穿有杆腔进油通道封闭端后进入一级无杆腔;所述弯折段呈U形并位于一级缸筒的前端面内,其一端与二级有杆腔连通,另一端与一级无杆腔内的直管段前段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44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