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履带式脱困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7497.9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0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匠夫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5/04 | 分类号: | B62D55/04;B60S9/215 |
代理公司: | 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57 | 代理人: | 丁修亭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济南市章***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式 脱困 装置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履带式脱困装置及车辆,本发明采用丝母丝杠机构进行履带式脱困装置的变形控制,丝母丝杠机构可直接采用机械驱动,可直接适配车辆行驶系等可输出动力的部分,也可以使用车载电源进行驱动,例如适配电机,通过车载电源进行驱动。车载电源是车辆常备设备,不需要额外的增加其他的设备,并且车载电源往往处于经常使用的状态,不会出现长期闲置而导致的无法响应或者响应速度比较慢的问题。因此,丝母丝杠机构相对于液压缸驱动结构及其附加结构,在整体上结构更加紧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履带式脱困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有该履带式脱困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升,越野车逐渐的进入到寻常百姓家,自驾游的目的地在很多时候都是可通过性比较差的区域,对越野车的越野性能有更高的要求。适应这种要求,当前出现了大量的能够安装到越野车上的以提高越野车越野性能的附件。
中国专利文献CN106828631A、CN106864430A、 CN106828438A、CN106828442A、CN106828439A,以及中国专利文献CN107458486A等公开了一系列的以提高车辆越野性能为目的的技术方案,并对其现有技术做出了相对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这些专利文献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多具有变形控制功能,通过变换例如履带式脱困装置的形态,适应不同的越野场景。变形控制一方面要考虑例如履带式脱困装置非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紧凑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工作状态下的结构可靠性和承载能力。此外,受结构紧凑要求的影响,在非工作状态下,往往会使得驱动例如履带式脱困装置变形的部件施力时所产生的力臂偏小,影响变形的顺利进行。进而,为避免产生这种状况,即力臂偏小的状况,不得不附加其他较多的结构,造成整体结构偏复杂。
中国专利文献CN107458486A提出了一种履带式脱困装置,该专利文献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前面所列明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效果要好得多,只不过其变形部分采用四边形机构,基于两连架杆的转动实现机架与支重构架间距离远近的变化,从而具有张开和收起两个基本状态,张开状态时用于车辆的脱困或者特定路况下的辅助行驶,而在收起状态时减少对车辆的可通过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基于前述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7458486A,履带式脱困装置的变形取决于油缸分级驱动的变形控制机构,为了实现变形前后和变形过程中支撑履带的构架周边边长不变并使履带保持一定的张紧度以及在履带式脱困装置收纳后保持底部履带部分与构架的贴合,该装置具有履带张紧、辅助回缩、回缩调整机构以及履带锁止机构。在此专利文献中,变形控制机构的驱动油缸本身占用的空间和自身重量都较大,并需要配备增压装置,且辅助回缩、履带锁止机构需要另外配置一套动力实现辅助回缩以及履带锁止功能,相对而言,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紧凑,且能够有效控制变形的变形控制机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配有该变形控制机构的履带式脱困装置,以及配有该履带式脱困装置的车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履带式脱困装置,包括由机架主体、铰接于机架主体前段的前摇杆、铰接于机架主体后段并与前摇杆平行的后摇杆和前后端相应与前摇杆末端、后摇杆末端铰接的接地支重装置所形成的四边形机构,所述履带式脱困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四边形机构作动的变形控制机构,所述变形控制机构包括:
第一导向结构,布设或者构造在机架主体上,提供机架主体前后方向上的导向;
移动部件,导向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该移动部件上配有丝母;
丝杠,与所述丝母配合形成丝母丝杠机构,安装在机架主体上并与第一导向结构所导引方向平行;
动力总成,输出构件连接所述丝杠;以及
驱动臂,该驱动臂一端铰接于所述移动部件,另一端铰接于接地支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匠夫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匠夫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74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