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圈片转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8208.7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5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丘祺纬;程永耘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9/06 | 分类号: | G03B9/06;G03B30/0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特强;黄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圈 转移 装置 | ||
1.一种光圈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一手持式电子装置中,以改变入射至一镜头装置的入射光量,包含:
一可动光圈片,设置于入射光的入射光路上,该可动光圈片分别具有开口面积大小相异的两光通孔,该可动光圈片能被带动而从一初始位置转移至一转移位置,当该可动光圈片位于该初始位置时,仅该两光通孔之一正对应于入射光的入射光路上并决定入射至该镜头装置的入射光量,当该可动光圈片位于该转移位置时,仅该两光通孔之另一正对应于入射光的入射光路上并决定入射至该镜头装置的入射光量;及
能从该初始位置径向移动到该转移位置的一可动板,该可动板设置于入射光的入射光路上且具有供入射光通过的一开孔,该可动板与该可动光圈片藉由相互穿组的一杆件以及一穿孔而连接,藉以带动该可动光圈片,而使该可动光圈片被带动时是相对该可动板旋转,并从该初始位置转移到该转移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光通孔是各自独立且互不交错。
3.一种光圈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一手持式电子装置中,以改变入射至一镜头装置的入射光量,包含:
二可动光圈片,设置于入射光的入射光路上,且该二可动光圈片分别具有可供入射光通过的一镂空部,该二可动光圈片能被带动而从一初始位置转移至一转移位置,该二可动光圈片被带动时是各自朝预定方向旋转一幅度,以改变该二可动光圈片间的镂空部的对应程度;
能从该初始位置径向移动到该转移位置的一可动板,该可动板设置于入射光的入射光路上且具有供入射光通过的一第一开孔,藉以带动该二可动光圈片,而使该二可动光圈片从该初始位置转移到该转移位置;
一底座,具有供入射光通过的一第二开孔,其中该可动板是活动式的配置于该底座上;
概呈V形的一SMA线,该SMA线是提供拉动该可动板的拉力以而使该可动板于该底座上移动;及
一复位结构,设置在该可动板与该底座之间,该复位结构提供抵抗该SMA线对该可动板的该拉力,其中该复位结构包括独立的二复位件,该二复位件对称地设置在该可动板的二相对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圈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一镂空部包含开口面积不同的两光通孔,且该两光通孔的部分相交,于该初始位置时,该二可动光圈片的镂空部会互补成一光通孔的原本形状,于该转移位置时,该二可动光圈片的镂空部会互补成另一光通孔的原本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圈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可动光圈片中的镂空部为对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圈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轴杆,该二可动光圈片是枢接于该轴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圈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复位件的每一者是具弹性的两延伸臂。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圈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复位件的每一者是一S型弹簧,该S型弹簧的的一端连结于该底座,而该S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该可动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圈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固设于该底座两端角的两固定件,该SMA线的两端固设于该两固定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圈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复位件的每一者是一弹性杆,且该弹性杆的一端形成勾接该可动板的一勾部,且该弹性杆的另一端具有概呈V形的一转折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820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