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毂挤压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2013.X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8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林;成忠威;陈智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B21J1/04;B21K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汪清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挤压 成形 方法 | ||
1.一种轮毂挤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锻--以反挤压的方式成形轮辋和内轮缘,得到深孔薄壁的轮坯;
预锻通过预锻模具实现,上凸模(2)、下凹模(3)、上凸模(2)与下凹模(3)之间的定位杆;上凸模(2)的外径与轮毂轮辋内径保持一致,下凹模(3)的内径与轮毂轮辋的外径保持一致;上凸模(2)主体(2-1)下端面、上凸模(2)凸柱(2-2)与下凹模(3)之间设置内轮缘型腔;通过反挤压得到轮毂的轮辋与内轮缘成形完整的预锻轮坯;
步骤2、终锻--以正挤压的方式成形轮毂的轮辐与外轮缘部分,得到外轮缘、轮辋、内轮缘、轮辐都成形完整的终锻轮坯;
终锻通过终锻模具实现,终锻模具包括:上模(12)、下模(15)、侧模(14)、设置在侧模一圈的侧模套圈(13)、设置在上模(12)、下模(15)之间的定位杆(11),侧模(14)为三瓣膜结构,其内腔形状尺寸与轮毂轮辋和轮缘形状尺寸保持一致,上模(12)各轮辐槽口的尺寸与轮毂轮辐的尺寸保持一致;下模(15)与侧模(14)下端之间设置有与预锻一样的容纳内轮缘的成形空腔;上模(12)、下模(15)与侧模(14)上端之间设置有外轮缘的成形空腔;上模(12)还用于轮辐的成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挤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锻前还需对坯料进行预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挤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预锻材料采用AZ80的镁合金,预热加热温度为300-4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挤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终锻前还需对预锻轮坯进行预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毂挤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热加热温度为300-4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201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灶具及旋钮
- 下一篇:一种热模锻装置及热模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