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毂挤压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2013.X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8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林;成忠威;陈智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B21J1/04;B21K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汪清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挤压 成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轮毂挤压成形的方法,通过预锻和终锻两步挤压成形的方式来生产制造轮毂。在预锻阶段,利用预锻上凸模向下的反挤压运动,挤压成形轮毂的轮辋和内轮缘部分;在终锻成形阶段,利用终锻上模的向下挤压运动,正挤压成形得到轮毂的外轮缘和各轮辐部分;采用上述成形方法生产制造轮毂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效率高,成形压力更小,近净成形材料利用率高,轮毂机械性能更加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毂成形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轮毂挤压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轮毂成形方法主要有:1、通过压铸成形的方式得到铸造轮毂,压铸成形的轮毂往往会出现缩松缩孔,晶粒粗大等铸造件的先天缺陷,导致轮毂性能达不到最佳,无法充分发挥出其该有的优异力学性能;2、镦粗-反挤压-扩口-旋压胀形,该种锻造加旋压的成形方式生产效率低下,成形设备复杂,且成形后的轮毂成形质量不佳,表面存在裂纹、折叠等缺陷,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挤压成形方法,以简化整个成形过程,提高轮毂生产效率和机械性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轮毂挤压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锻--以反挤压的方式成形轮辋和内轮缘,得到深孔薄壁的轮坯;
步骤2、终锻--以正挤压的方式成形轮毂的轮辐与外轮缘部分,得到外轮缘、轮辋、内轮缘、轮辐都成形完整的终锻轮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本发明通过预锻成形轮辋与内轮缘和终锻成形轮辐与外轮缘两步来热挤压成形轮毂,使得整个成形过程更加简洁和容易,成形更加完整;
(2)用预锻成形轮辋和外轮缘、终锻成形内轮缘和轮辐两步成形整个轮毂的方式,极大降低了轮毂的成形载荷,降低了生产成本;
(3)在轮毂成形的过程中,坯料始终处于受挤压状态产生变形,使得整个轮毂的晶粒更加致密,组织更加均匀,提高了轮毂的机械性;
(4)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成形设备和成形方法得到的轮毂近乎于净成形,成形轮毂无裂纹、折叠等严重缺陷,后续机加工量少,大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节省了轮毂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轮毂预锻模具放料挤压前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轮毂预锻模具在上凸模向下运动反挤压坯料,轮辋与外轮缘完全成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经预锻成形得到的轮坯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轮毂终锻成形模具放入预锻轮坯后挤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轮毂终锻成形模具在上模向下挤压成形轮辐与内轮缘结构示意图。
图6为经终锻成形得到的轮毂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经过预锻反挤压挤压成形的镁合金轮坯实物图。
图8为实施例中经过预锻、终锻最终挤压成形的镁合金轮毂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介绍。
本发明的一种轮毂挤压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锻--以反挤压的方式成形轮辋和内轮缘,得到深孔薄壁的轮坯;如图3所示;
步骤2、终锻--以正挤压的方式成形轮毂的轮辐与外轮缘部分,得到外轮缘、轮辋、内轮缘、轮辐都成形完整的终锻轮坯,如图6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20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灶具及旋钮
- 下一篇:一种热模锻装置及热模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