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及其前机盖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4633.7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0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坚;廖玲;熊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2D25/12 |
代理公司: | 11018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璇;王一斌<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1300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板 机盖 外板本体 弱化 内板 宽度方向延伸 汽车 长度方向间隔 长度方向延伸 板状结构 排列方向 前机盖 车头 车尾 贴合 | ||
1.一种汽车的前机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盖外板(1)和机盖内板(2),所述机盖外板(1)和机盖内板(2)的结构相对应,所述机盖外板(1)和机盖内板(2)相互贴合,
所述机盖外板(1)包括:
外板本体(10),所述外板本体(10)为板状结构,其长度方向沿汽车的长度方向延伸,宽度方向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
多个外板弱化带(11、12、13),每个外板弱化带(11、12、13)沿着所述外板本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外板弱化带(11、12、13)沿着所述外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外板弱化带(11、12、13)的强度沿着自汽车的车头向车尾的排列方向逐个增大,每个外板弱化带(11、12、13)的强度小于所述外板本体(10)的强度;
所述机盖内板(2)包括:
内板本体(10’),所述内板本体(10’)为板状结构,其长度方向沿汽车的长度方向延伸,宽度方向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
多个内板弱化带(11’、12’、13’),每个内板弱化带(11’、12’、13’)沿着所述内板本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内板弱化带(11’、12’、13’)沿着所述内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内板弱化带(11’、12’、13’)的强度沿着自汽车的车头向车尾的排列方向逐个增大,每个内板弱化带(11’、12’、13’)的强度小于所述内板本体(10’)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本体(10)由多个外板铺层(20)层叠形成,其中一个或多个外板铺层(20)在每个外板弱化带(11、12、13)中具有外板对接缝隙(30);
所述内板本体(10’)由多个内板铺层(20’)层叠形成,其中一个或多个内板铺层(20’)在每个内板弱化带(11’、12’、13’)中具有内板对接缝隙(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机盖,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外板铺层(20)在每个外板弱化带(11、12、13)中的外板对接缝隙(30)不对准;
相邻的两个内板铺层(20’)在每个内板弱化带(11’、12’、13’)中的内板对接缝隙(30’)不对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机盖,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外板铺层(20)在每个外板弱化带(11、12、13)中的外板对接缝隙(30)在所述外板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为50-100mm;
相邻的两个内板铺层(20’)在每个内板弱化带(11’、12’、13’)中的内板对接缝隙(30’)在所述内板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为50-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机盖,其特征在于,最上层和最下层的外板铺层(20)不具有所述外板对接缝隙(30);
最上层和最下层的内板铺层(20’)不具有所述内板对接缝隙(3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本体(10)包括2N+1个外板铺层(20),N为自然数;
每个外板弱化带(11、12、13)中具有外板对接缝隙(30)的外板铺层(20)以第N+1个外板铺层为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内板本体(10’)包括2N+1个内板铺层,N为自然数;
每个内板弱化带(11’、12’、13’)中具有内板对接缝隙(30’)的内板铺层(20’)以第N+1个内板铺层为中心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463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结构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汽车乘员舱的横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