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5828.3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4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周莹;李云鹏;李青;柴连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G06F17/15;G06F17/16 |
代理公司: | 11283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30027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对渗透率 特征曲线 函数关系 产液量 两相 拟合 优化 油水 方法和装置 含水饱和度 计算误差 石油开发 弯曲特征 准确度 光滑性 向量场 油区 调和 再生 引入 | ||
1.一种确定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产油区的生产数据生成对应的特征曲线,并通过引入一调和向量场对所述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优化特征曲线;
基于所述优化特征曲线确定产油区的累计产液量与累计产油量的函数关系以及累计产液量与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关系,并计算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之比;
基于所述生产数据、所述优化特征曲线以及所述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之比分别计算油相相对渗透率和水相相对渗透率;
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油相相对渗透率和水相相对渗透率分别生成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产油区的生产数据生成对应的特征曲线,并引入一调和向量场对所述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优化特征曲线包括:
步骤A、根据产油区的生产数据绘制对应的特征曲线;
步骤B、在所述特征曲线上沿其特征边缘画一条曲线;
步骤C、获取所述特征曲线的短边缘;
步骤D、以步骤B中所画的曲线作为二维流形的边界,将边界处的曲线的切向量作为边界值,求解向量场增量Δu=0,得到一个调和向量场;
步骤E、利用所述调和向量场过滤所述特征曲线的短边缘;
步骤F、利用所述特征曲线中剩下的短边缘为边界条件更新向量场;
步骤G、通过极小化样条曲线在该向量场中的能量得到优化特征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数据包括累计产液量、累计产油量、地质储量、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累计产液量与累计产油量的函数关系具体通过公式(1)确定:
其中,Lp为累计产液量,Np为累计产油量,a1、b1为常数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累计产液量与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关系具体通过公式(2)确定:
其中,Sw为含水饱和度,N为地质储量,Swi为束缚水饱和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之比包括:
根据公式(3)确定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之比与含水饱和度的对应关系:
其中,Kro为油相相对渗透率,Krw为水相相对渗透率,a、b为常数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生产数据、所述优化特征曲线以及所述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之比分别确定油相相对渗透率和水相相对渗透率,包括:
基于所述生产数据、所述优化特征曲线以及所述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之比,确定油相相对渗透率指数no和水相相对渗透率指数nw;
根据公式(4)计算油相相对渗透率Kro:
根据公式(5)计算水相相对渗透率Krw:
其中,
Sor为残余油饱和度;
K’rw为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
K’ro为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582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