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01522.4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7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卡尔姆巴赫;阿里礼萨·米尔萨达拉伊;奥莱克桑德尔·帕夫洛夫;马里奥·瓦利施;阿希姆·维贝尔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5;H01M10/6557;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谢攀;刘继富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的蓄电池组件。蓄电池组件具有多个具有相反的支承面的电池单元,其中,电池单元在堆叠方向堆叠,以通过支承面彼此面对并且形成电池块。蓄电池组件还包括具有多个冷却元件的冷却装置,冷却元件布置在相邻电池单元之间并且与相邻电池单元在堆叠方向上共同夹紧。根据本发明,相应的冷却元件具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压缩板,压缩板以热传导的方式支承在相应的相邻电池单元的支承面上,并且至少局部限制压缩空间,压缩空间设置在所述压缩板之间,并且能够在所述堆叠方向上压缩。相邻电池单元在堆叠方向上的膨胀能够至少部分地被压缩板的弹性变形吸收到压缩空间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的用于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的蓄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分别用于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的蓄电池组件或牵引电池通常包括多个单独的电池单元,这些电池单元被组合形成一个电池模块或甚至多个电池模块。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电池单元通过夹紧装置保持在相应的电池模块中。在软包电池的情况下,由于其不稳定的形状,它们需要另外通过合适的保持件或合适的部件保持在一起。此外,需要要冷却电池模块中的各个电池单元,其中,特别地,各个相邻的电池单元之间需要更好的散热。
例如,在软包电池中,可以使用塑料材料的辅助框架将各个电池单元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固定和保持在相应的电池模块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辅助车架中形成冷却剂可以流过的通道,以用于冷却电池单元。然而,通常在每个电池模块中都使用固定和保持电池单元的辅助框架,并且通过热连接到电池单元的电池散热器的冷却结构来进行冷却。或者,可以使用具有塑料材料的辅助框架的U形片材来将每两个电池单元彼此固定,其中相应的彼此固定的电池单元随后经由张力架组合成相应的电池模块。这些板用于将热量从电池单元散发到冷却剂流过的冷却剂板。
不利的是,这种解决方案通常需要更多的空间。此外,电池单元通常只能从单元的一侧冷却,因此不能充分冷却。另外,误差补偿和电池模块的密封可能也是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通用类型的蓄电池组件给出改进的或至少替代的实施例,其中至少部分地克服所描述的缺点。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主题实现。有利的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总体构思,通过简单且多功能的结构部件替换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的蓄电池组件中的用于保持和冷却的复杂结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蓄电池组件具有多个具有相反的支承面的电池单元,其中电池单元与面对的支承面彼此在堆叠方向上堆叠形成电池块。蓄电池组件还包括具有多个冷却元件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元件布置在相邻的电池单元之间并且与相邻的电池单元在堆叠方向上共同夹紧。根据本发明,相应的冷却元件具有两个至少局部相互间隔开的压缩板,其以热传导的方式支承在相应的相邻电池单元的支承面上,并至少局部限定压缩空间,压缩空间设置在压缩板之间,并且能够在堆叠方向上压缩。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相邻电池单元在堆叠方向上的膨胀能够至少部分地被压缩板的弹性变形吸收到压缩空间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组件中,电池单元中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相应的冷却元件消散。对此,压缩板可以由诸如金属的导热材料形成。冷却元件通过压缩板平面并且热传导地支承在电池单元的支承面,并且所述冷却元件可以补偿相应的相邻电池单元的膨胀或厚度的增加。在相应的相邻电池单元的膨胀时,压缩板可以变形到压缩空间中,使得压缩板继续以平面和热传导的方式支承在支承面上。这里压缩板弹性变形,使得当相应的相邻电池单元收缩或厚度减小时,压缩板跟随相应的支承面并继续以平面和热传导的方式支承在支承面上。因此,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冷却元件可以有效地冷却各个电池单元,而不管电池单元由于充电状态或老化而产生厚度变化。冷却元件的压缩空间可以是闭合的。例如,压缩板可以垂直于堆叠方向固定在彼此的相对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国际有限公司,未经马勒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15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