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组基于特异性靶标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血清型的多重PCR引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4812.4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2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叶燕锐;陈萍;林章凛;才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6;C12Q1/04;C12N15/11;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组 基于 特异性 靶标 鉴定 单核 细胞 增生 李斯特 血清 多重 pcr 引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基于特异性靶标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血清型的多重PCR引物及其应用。所述特异性靶标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挖掘获得,该组靶标具有准确度高和特异性好的特点。本发明针对新挖掘到的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的特异性靶标LMOf2365_2361、lmo1083、lmo1119、lmo0733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使用特异性引物可对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进行PCR鉴定。本发明提供的血清型鉴定引物具有准确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组基于特异性靶标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血清型的多重PCR引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会导致许多食品中的污染,并可承受食品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环境压力。单增李斯特菌抗盐碱、耐冷,在20%的盐浓度下仍可存活,在4℃下仍可生长繁殖。单增李斯特菌是引起李斯特菌病的唯一人类病原体,主要感染老年人、孕妇、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李斯特菌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脑膜炎、脑炎、流产、发热性胃肠炎和败血症等,李斯特菌病的死亡率高达30%。因此,大多数国家都对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在即食食品中。
根据菌体和鞭毛抗原的血清型反应,单增李斯特菌可被分为13个血清型,分别为1/2a、1/2b、1/2c、3a、3b、3c、4a、4ab、4b、4c、4d、4e和7型。其中,1/2a、1/2b、1/2c、4b这4种血清型是主要的血清型,99%的人类李斯特菌病由这四种血清型的菌株引起。1/2a血清型是食品中最为常见的血清型,但李斯特菌病的暴发性流行大多是由4b血清型的菌株引起的,这说明4b血清型可能具有更强的毒力。以上13种血清型可进一步被分为5个血清群(serogroup),1/2a和3a型属于IIa群,1/2b、3b和7型属于IIb群,1/2c和3c型属于IIc群,4b、4d和4e型属于IVb群,4a和4c型属于L群。对单增李斯特菌的血清型鉴定,在其流行株的监测、食品安全性评估及暴发疫情的病原学溯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对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的鉴定方法主要是血清型方法(可见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2521-2010),此种方法需要使用菌毛抗原和菌体抗原,成本较高,操作复杂,易发生交叉反应,且鉴定周期较长,完成一次鉴定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本发明利用PCR方法进行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的鉴定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操作简单、鉴定结果容易判读的特点。
现有专利中,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的PCR鉴定引物,如CN 107746890 A、CN103602739 A等专利中使用的引物使用Primer-BLAST进行验证,发现仍缺少准确度和特异性都较好的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PCR鉴定引物;并且,目前所广泛使用的单增李斯特菌PCR血清型分型方法,即US 2006/0257894 A1专利中的方法,需要5对引物才能对单增李斯特菌共5种血清群中的4种进行区分,而理论上,只需要4对引物即可实现单增李斯特菌所有5中血清群的区分。因此,对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的新PCR鉴定靶标和新PCR鉴定引物的挖掘,有助于提高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PCR鉴定的准确度和特异性,并有望使用更少的引物实现更多血清型的鉴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组基于特异性靶标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血清型的多重PCR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特异性靶标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血清型的多重PCR引物是一组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血清群分型鉴定的PCR引物,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使用的引物对更少。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48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