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教学用机器人智能立体停车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16972.0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3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军;李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英继丞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06 | 分类号: | E04H6/06;E04H6/42;G09B2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李敏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教学 机器人 智能 立体 车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教学用机器人智能立体停车库,包括:车库支架,车库支架底部连接有底部连接板,车库支架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顶部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和顶部连接杆的两端均与车库支架连接,车库支架上设有竖直方向上的滑轨,滑轨上设有升降托盘,车库支架后端设有驱动器,所车库支架上还设有对射传感器、单片机控制主板、手动控制按钮、动力装置步进电机和接近开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教学用机器人智能立体停车库,采用机器人进行交互,取代人工交互,更加安全便捷,错误率更低,并且尺寸更小仅采用单层停车库,更适合放在室内进行教学和观察试验,直观的体验更能达到教学与试验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学教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教学用机器人智能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我国也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区内住户与车位的配比为1:1,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
立体车库是用来最大量存取储放车辆的机械或机械设备系统。与地下车库相比可更加有效地保证人身和车辆的安全,在地下车库中采用机械存车,还可以免除采暖通风设施,因此,运行中的耗电量比工人管理的地下车库低得多。机械车库一般不做成套系统,而是以单台集装而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用地少、可化整为零的优势,在住宅区的每个组团中或每栋楼下都可以随机设立机械停车楼,这对眼下车库短缺的小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提供了方便条件。
为了更好的研究智能立体停车库,很多学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缺少相应的教具,让教学变得纸上谈兵。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机器人智能立体停车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教学使用的机器人智能立体停车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教学用机器人智能立体停车库,包括:车库支架,所述车库支架底部连接有底部连接板,所述车库支架上设有连接杆,所诉连接杆上设有顶部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和所述顶部连接杆的两端均与车库支架连接,所述车库支架上设有竖直方向上的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升降托盘,所述车库支架后端设有驱动器,所述车库支架上还设有对射传感器、单片机控制主板、手动控制按钮、动力装置步进电机和接近开关。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库支架包括底座和竖直支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底座上,另一端连接在竖直支架上,所述驱动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滑轨、所述单片机控制主板、所述手动控制按钮、所述接近开关均位于所述竖直支架上,所述对射传感器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动力装置步进电机位于所述竖直支架顶端。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部连接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底部连接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车库支架的前后两端。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为2个,分别位于所述车库支架的左右两端。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步进电机与所述升降托盘之间通过连接块固定,升降托盘可跟随动力装置步进电机上下移动。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库支架上还设有可供单片机控制主板下载程序的下载口。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对射传感器设有4个,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前后左右四个角上。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接近开关设有4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动力装置步进电机所在一侧的竖直支架上。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手动控制按钮位于远离所述动力装置步进电机所在一侧的竖直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英继丞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英继丞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69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