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自动可控下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21547.0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9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亮;于心岩;李劼;国辉;王棋钰;李家琦;孙珂娜;王佳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C3/14 | 分类号: | C25C3/1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谢浪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料管 铝电解 可控下料装置 料箱 闸门 大型铝电解槽 电解质 自动化生产 打壳机构 高效生产 铝电解槽 电解槽 下料口 振动器 智能化 上端 槽壁 减小 通断 下端 下料 连通 修理 穿过 延伸 覆盖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电解自动可控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箱、下料管以及安装于下料管侧部的振动器,所述下料管的上端与所述料箱连通,下端穿过铝电解槽槽壁并延伸至电解槽内的覆盖料与电解质之间,所述下料管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闸门,所述闸门的开启通过控制机构进行控制。本发明实现了大型铝电解槽智能化控制和自动化生产,提高了下料的连续性,降低了工厂对下料口和打壳机构的修理维护,减小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有利于铝电解稳定高效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电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电解自动可控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预焙铝电解槽下料方法是通过槽控系统控制打壳锤头定期打击下料口以保持下料口畅通,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的打壳气缸固定于铝电解槽上部,和供料箱相联通,通过气缸驱动打壳锤头在覆盖料上打出下料的通孔,使得氧化铝料箱通过该下料口将氧化铝粉加入到铝电解槽内,而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也经该下料口溢出,在电解槽阳极中缝处打通覆盖料结壳面后形成的下料口又称“火眼”。
近年各种节能新技术不断涌现使电解铝的能耗逐年降低,随着能耗降低,电解槽散热量大幅减少,生产过程经常出现锤头长包、下料口不畅通、下料堵塞,氧化铝料未进入电解质而堆积在壳面上,参与反应的氧化铝量大幅减少,导致阳极效应频发。下料卡堵的原因是由于打壳气缸固定安装在铝电解槽上,它的打壳行程和打壳深度是设定不变的,但是铝电解槽内电解质液和铝液的水平及壳面高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较大的缺陷,如锤头运行的下止点较低时,插入电解质液层深,使得打壳锤头粘结电解质而长包,进而无法击破结壳,导致下料受阻。并且锤头随着使用次数增多,会产生磨损,导致无法击穿覆盖料结壳层,无法形成下料口,也会造成氧化铝下料和气体溢出通道的堵塞。
电解槽的卡堵不仅使效应频发,运行不稳定,增大散热,增加劳动强度,同时降低电解槽的集气效率,效应期间还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PFCs,增大环境污染。为了维护铝电解的正常生产,处理电解槽的卡堵,企业要配备工人定期对打壳装置和下料口进行维护,需要电解操作工打开槽罩板,人工捣打下料口使下料口畅通,同时人工打掉锤头包,从而保证下料口形状规整和下料畅通,这些作业内容包括:
(1)采用钢钎侧部击打的方式,清理打壳锤头粘结长包,使打壳锤头恢复击打功能;
(2)采用补充填料方式,规整下料口形状,防止火焰下料口扩大造成电解槽散热增加和阳极炭块氧化;
(3)采用钢钎捅击方式,疏通堵塞的下料口,保证下料口畅通。在生产中这些作业不仅频率高,劳动强度大,而且作业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对工人健康危害极大,极大的影响了铝电解槽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破坏电解槽的稳定性。因此,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下料系统来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铝电解自动可控下料装置,用来替代传统的打壳下料系统,该下料装置下料更加顺畅连续,同时不易结壳,从而可以保证铝电解槽运行稳定。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铝电解自动可控下料装置,包括料箱、下料管以及安装于下料管侧部的振动器,所述下料管的上端与所述料箱连通,下端穿过铝电解槽槽壁并延伸至电解槽内的覆盖料与电解质之间,所述下料管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闸门,所述闸门的开启通过控制机构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闸门设置两道,分为上闸门和下闸门,所述上闸门和下闸门关闭时,所述上闸门、下闸门和下料管之间围成物料储存腔。
进一步的,所述下闸门采用导热材质制作,所述上闸门绝热。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储存腔的侧壁上设有隔热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管的底部设有分料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15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