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产毒霍乱弧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及相应的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24895.3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4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曹亮;喻志红;张新帅;王萌萌;王璋;赵亮;郝祎琪;蒋华;束文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51;C12Q1/06;C12R1/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320 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霍乱弧菌 荧光 定量 pcr 方法 相应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产毒霍乱弧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及相应的试剂盒。本发明巧妙的应用了特异性的基因检测区分霍乱弧菌与其它弧菌属,以及产毒和非产毒的霍乱弧菌属,通过综合判断,得出准确的菌属信息。本发明与现有的主流检测试剂盒相比,本发明用于检测产毒霍乱弧菌的试剂盒具有灵敏度高、快捷方便、特异型好、判断严谨准确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特异性基因对产毒霍乱弧菌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的方法和相应的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弧菌属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属于兼性厌氧型细菌,可通过呼吸和发酵代谢产生能量。弧菌属多存在于水中,其中典型代表性的弧菌种类具有致病性,例如: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肠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又称为副溶血弧菌)及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俗称为海洋弧菌)等。
霍乱弧菌,菌体短小呈逗点状,有单鞭毛、菌毛,部分有荚膜。霍乱弧菌共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自然情况下,霍乱弧菌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饮食食物经口而引起肠道感染,具体临床症状表现为: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失水乃至死亡。主要病理变化均由严重脱水引起,临床可见指纹皱缩,皮下组织及肌肉干瘪。心、肝、脾等脏器均见缩小。内脏浆膜无光泽。肠腔高度扩张、肠内充满泔水样液体,肠粘膜松弛,但粘膜上皮完整,无溃疡。胆囊内充满粘稠胆汁。肾小球及间质的毛细管扩张,肾小管肿胀、变性及坏死。其他脏器也有出血、变性等变化。
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和埃尔托生物型(EL-Tor biotype)。这两种型别除个别生物学性状稍有不同外,形态和免疫学性基本相同,在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征上没有本质的差别。自1817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造成了人类的大量死亡,前六次病原是古典型霍乱弧菌,第七次病原是埃尔托型霍乱弧菌。霍乱弧菌分泌产生的肠毒素,是一种剧烈的致泄毒素。该毒素作用于肠壁促使肠黏膜细胞极度分泌从而使水和盐过量排出,导致严重脱水虚脱;进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由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性疾病是引起全球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疾病。
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弱,埃尔托生物型抵抗力较强,在河水、井水、海水中可存活1~3周,在鲜鱼、贝壳类食物上可存活1~2周。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霍乱弧菌对于制定疾病预防、治疗和控制方案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外对霍乱弧菌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很多有效的检测方法,其中细菌纯培养、生理生化检测、血清学分型及噬菌体分型已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耗时、灵敏度低等问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实验周期短、易操作等优势逐步应用于霍乱弧菌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产毒霍乱弧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
具体地,上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收集样品;
S2、提取基因组DNA;
S3、检测霍乱弧菌属特异性基因rpoB、gene1、gene2、gene3以及产毒特异性基因gene4;
S4、读取扩增Ct值;当所述霍乱弧菌属特异性基因中至少1个基因和所述产毒特异性基因的Ct值均小于35时,产毒霍乱弧菌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所述霍乱弧菌属特异性基因rpoB、gene1、gene2、gene3的Ct值大于35和/或所述产毒特异性基因gene4的Ct值大于35时,产毒霍乱弧菌的检测结果为阴性。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霍乱弧菌属特异性基因rpoB(NCBI AccessionNumber:KX894541.1)的检测引物如SEQ ID NO:1~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48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