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点云分视角传输的编码方法、系统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27750.9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9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异凌;徐英展;朱文婕;管云峰;柳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13/161 | 分类号: | H04N13/161;H04N13/194;H04N13/122;H04N13/363;H04N13/36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云分 视角 传输 编码 方法 系统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云分视角传输的编码方法,包括:点云片段确定步骤:根据观测视角来确定对应的点云片段,获得一系列被划分到对应视角类别的点云片段;分视角传输编码步骤:根据获得的一系列被划分到对应视角类别的点云片段,采用分视角传输方案,对于需要观测到的视角进行高清晰度的编码传输,对于不需要被观察得到的视角进行较低清晰度的编码传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于新型的点云媒体进行根据用户视角自适应调整的传输策略,不需要对目前的点云传输策略进行较大修改,可以较好的结合目前的高压缩率的编码算法,在不损失用户主要视角的体验质量的同时,节约传输所消耗的资源,实现了分视角传输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媒体呈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点云分视角传输的编码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沉浸式媒体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及三维扫描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数据已经展现出来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包括可以利用在机器视觉,自动导航,文物保护,医疗诊断等场景中。
作为一种新兴的三维媒体格式,点云可以更加真实和细致地记录和描述三维对象或三维场景。点云数据是通过对三维对象的表面扫描,记录其三维坐标,并可能记录和每一个坐标所关联的包括颜色,反射强度,法向量等在内的属性信息。现代三维扫描技术发展迅速,人们可以获取极高精度的三维扫描结果,但着也伴随着巨大的数据量。
为了解决点云数据巨大的数据量带来的计算负担,对于点云的压缩编码算法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也有一些点云压缩的标准化的讨论。目前针对应用于点云编码传输的典型压缩方案,是通过分片段投影将三维点云数据转换为二维图片进行处理。这种方案利用现有的视频编码工具,对于点云进行编码传输,其中需要依次进行对于点云的分法向量划分,细划分,片段投影,空白填充等步骤实现对于点云的分片段投影,之后可以借助HEVC等视频编码技术对于投影获得的二维数据进行编码传输。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对于点云序列的整体压缩传输。
但是在用户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只能从一定视角出发,并不能完整的观察到点云呈现出来的所有信息,例如,从正面观察进行媒体消费时,对于点云对象的背面的信息是观测不到的。同时,如果根据点云压缩典型方案来实施点云传输,由于对于能观察到的视角和不能观察到的视角,进行了相同精确度的压缩,提供相同清晰度的呈现,这将会对于传输的带宽等提出不必要的需求。对于这种由于点云的遮挡带来的不必要的信息量,当前的对于点云序列的整体压缩传输方案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何在不影响观测质量的前提下,减小这种信息冗余,使之适应于实际用户应用场景,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专利文献CN104778691B(申请号:201510160208.4)公开了一种三维点云数据的精简处理方法。本发明主要解决了现有对三维点云进行精简的方法存在的三维物体表面特征保留不好、重建的效果不好和计算量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利用采集点云数据时Kinect相机同步得到的彩色图像中的信息对三维点云进行精简,该方法将彩色图与点云结合起来进行精简,能够避免采集及精简过程造成的物体表面一些曲率没有显著变化但却是特征信息的点云数据的丢失;可以根据物体本身的灰度信息设定相应的精简率进行精简;也可以根据主观因素保留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特征点,选择性的精简点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点云分视角传输的编码方法、系统及介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点云分视角传输的编码方法,包括:
点云片段确定步骤:根据观测视角来确定对应的点云片段,获得一系列被划分到对应视角类别的点云片段;
分视角传输编码步骤:根据获得的一系列被划分到对应视角类别的点云片段,采用分视角传输方案,对于需要观测到的视角进行高清晰度的编码传输,对于不需要被观察得到的视角进行较低清晰度的编码传输。
优选地,所述点云片段确定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77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然气液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控制箱以及按摩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