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八角内生真菌及其转化反式茴脑生成异香兰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2931.0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3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云;张蕴勃;王克猛;李子院;董新红;李霞;李培骏;单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7/4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居延娟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藏 内生真菌 反式 茴脑 八角 中国微生物菌种 八角茴香油 微生物中心 反应效率 绿色环保 生物转化 副产物 深加工 专一性 菌株 孢菌 转化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八角内生真菌,该菌株为假可可毛色二孢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株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八角内生真菌及其转化反式茴脑生成异香兰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香精香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饲料等领域。目前许多商品化的香料主要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合成,或采用物理手段从植物、动物体内进行分离。由于动植物原材料来源及其香料成分含量偏低、分离困难、成本高等原因,物理方法受到很大限制;化学方法合成的香料,由于消费者的“化学恐惧”而导致其推广应用受限。因此,发展天然香精香料的生物转化技术对于推动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反式茴脑是八角茴香油的主要成分,其在茴油中的体积分数达80%-90%。茴油属八角的初级加工产品,是广西天然香料产业中的支柱产品之一,年出口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80%,但长期以来存在产品单一、深加工产品少且附加值低等现状。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反式茴脑的附加值,利用反式茴脑为原料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得到人们的重视,如利用反式茴脑合成茴香醛、茴香酸、2-(4-甲氧基苯基)-3-甲基环氧乙烷等。研究反式茴脑生物转化技术以制备茴香醛、茴香醇、茴香酸及其衍生物等一系列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香料和医药中间体,对于广西特色香料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微生物转化反式茴脑的报道不多。Shimoni等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以反式茴脑为唯一碳源的菌株Arthrobacter sp. TA13并对其进行诱变获得反式茴脑阻断突变株,其突变株M-8和M-17转化反式茴脑生成茴香酸的产率分别达80%和95%以上。在其博士论文中也曾提到,以异丁香酚为底物筛选出的Pseudomonas sp. HS-8也可转化反式茴脑生成茴香酸,但未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Ryu等对Pseudomonas putida JYR-1菌株转化反式茴脑产物顺-、反-茴脑-2,3-环氧化物进行了分离、鉴定,从而验证了反式茴脑生物转化途径是从丙烯基双键的环氧化开始的,同时还在转化液中检测到茴香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等产物。国内针对反式茴脑的生物转化研究不多。粟桂娇等从八角种植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Pseudomonas sp. BT-13菌株,具有较好的降解茴油中反式茴脑的能力,在乙酸乙酯-水两相系统中,用海藻酸钙固定化细胞进行转化,产物茴香醛的摩尔转化率可达12.6%,通过改变并优化转化条件,该菌株转化反式茴脑还可积累茴香酸,产物的摩尔转化率为34.6%。综合国内外反式茴脑微生物转化研究情况可知,目前所筛菌株种类较少,且均为来源于土壤的细菌菌株。在研究内容上,国外注重的是转化机理和转化途径研究,国内则注重于针对产物产率的转化条件优化研究。而对于其他来源微生物以及真菌的转化过程尚未见有报道。
异香兰酸,即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又名异香草酸、原儿茶酸-4-甲基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医药中间体,可用于合成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喹唑啉类表皮生长因子等药物,亦可用作香料。目前尚未见有利用反式茴脑合成异香兰酸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八角内生真菌及其转化反式茴脑生成异香兰酸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2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