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紧急疏散的升降式城市地铁进出站口安检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2962.6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2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季淮君;王丹;苏贺涛;盛真可;李芸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G01V5/00;E06B11/08;G01N23/04 |
代理公司: | 11616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芳蕾<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动 地板 紧急疏散 自助检票 安检门 扇形闸 通道式 站口 行李 安检系统 凹槽底面 城市地铁 伤亡事故 消防救援 支撑装置 升降式 踩踏 站厅 拥挤 进出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紧急疏散的升降式城市地铁进出站口安检系统,包括自助检票扇形闸机、安检门及通道式行李X光机,所述自助检票扇形闸机、安检门及通道式行李X光机设置于进出站口可动地板上,所述可动地板下部对应设置有凹槽,所述可动地板下部通过支撑装置与凹槽底面连接,扩大紧急疏散进出口的宽度,不妨碍站厅其他设施的使用;同时也为消防救援队提供方便,减少人员拥挤、踩踏等伤亡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应急救援领域,尤其涉及在城市地铁因紧急情况需紧急疏散大量人员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安检门、通道式行李X光机、金属探测仪以及进出站扇形闸机构成的安检系统,虽然可以多重保证其他乘客的安全及地铁的正常运行,确保安检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地下空间有限且安检系统的设备占据大量空间,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往往造成大量人员疏散困难,给应急救援造成困难。目前我国对进出站扇形闸机的要求是在紧急情况下由远程打开扇形门,等待紧急情况结束后远程关闭,恢复正常使用,由于地铁站厅的空间有限,即使闸机的扇形门敞开也会造成大量人员的堆积,严重阻碍人员疏散。针对该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紧急疏散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紧急疏散的升降式城市地铁进出站口安检系统,包括自助检票扇形闸机、安检门及通道式行李X光机,所述自助检票扇形闸机、安检门及通道式行李X光机设置于进出站口可动地板上,所述可动地板下部对应设置有凹槽,所述可动地板下部通过支撑装置与凹槽底面连接,所述支撑装置设有手动安检设备升降启动按钮,所述支撑装置通过信号传输与远程中控室连接受远程中控室控制,所述凹槽侧壁接近顶部处安装有红外金属探测仪,所述凹槽侧壁顶部一侧向外设有保护板槽,另一侧设有与保护板槽对应的支撑槽,所述移动板槽内设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可覆盖凹槽上部开口且保护板两端分别卡接于支撑槽与保护板槽出口处。
作为改进,其紧急疏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远程中控室控制支撑装置带动可动地板及其上部的安检门、通道式行李X光机、自助检票扇形闸机全部下降至凹槽中,凹槽上部的红外金属探测仪确认后,收缩在凹槽侧壁上的保护板开始向另一侧延伸移动,延伸至凹槽另一侧的支撑槽中,使地面形成安全可靠疏散通道,同时可以防止大量的人员踩踏损坏设备,造成经济损失;为保证安检系统升降功能的可靠性,在进出口墙壁处设置有手动安检设备升降启动按钮,通过手动安检设备升降启动按钮控制支撑装置的升降;当紧急情况解除后,远程中控室控制保护板退回到原位,升降装置启动,将整个安检系统传送至地面,恢复正常工作。
作为改进,所述自助检票扇形闸机、安检门及通道式行李X光机为联动装置。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装置为剪式支撑机构。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装置为液压垂直支撑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当站内发生紧急情况有大量的被困人员需要紧急疏散时,进出站口庞大的安检系统设备障碍物全部下降到地面的凹槽中,扩大紧急疏散进出口的宽度,不妨碍站厅其他设施的使用;同时也为消防救援队提供方便,减少人员拥挤、踩踏等伤亡事故的发生,安检系统下降至地下凹槽后,保护板启动,形成安全可靠的紧急疏散通道,防止人员踩踏设备。在紧急情况解除后,安检系统自动上升至地面恢复正常工作。大量的被困人员可以快速疏散,有利于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紧急疏散的升降式城市地铁进出站口安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紧急疏散的升降式城市地铁进出站口安检系统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其中,1-安检门,2-通道式行李X光机,3-自助检票扇形闸机,4-安检设备升降启动按钮,5-墙壁,6-可动地板,7-凹槽,8-支撑装置,9-远程中控室,10-保护板,11-红外金属探测仪,12-支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29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