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柳胺酚有机硅化合物及抗肿瘤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38700.0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2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施菊妹;徐志建;卜文宣;张勇;陆康;朱维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F7/18 | 分类号: | C07F7/18;A61K31/695;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徐林强;崔佳佳 |
地址: | 2012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柳胺酚 有机硅 化合物 肿瘤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柳胺酚有机硅化合物及抗肿瘤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或其外消旋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结构。本发明所述式I结构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抑制肿瘤活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和药物治疗学领域,具体涉一种柳胺酚有机硅化合物及抗肿瘤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作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并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恶性肿瘤已不再只是发达工业国家的严重疾病,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大的疾病负担。恶性肿瘤包括实体瘤(如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等)和血液肿瘤(如骨髓瘤、淋巴瘤等)等。
例如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目前仍无法治愈,其中位生存时间为5~6年。传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方法是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临床疗效很难维持。近10年来,随着新型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及来那度胺等的出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及总体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同时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以上这些药物在复发、难治患者中的单药有效率仅为25%~50%;其次,尽管无疾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但多数患者终将复发,且出现显著的药物抵抗;第三,神经炎等某些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药物的应用。因而,研发、检验新的治疗药物仍然是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所需面临的重要难题。
虽然化学药物治疗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近三十年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得到了一大批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临床抗肿瘤药物。但是抗肿瘤药也存在许多不良反应,比如脱发,呕吐,快速产生耐药性等等,这些都导致化学药物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新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是目前药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综上,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高效的抗肿瘤药物,从而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肿瘤活性具有优异抑制作用的式I结构的化合物。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或其外消旋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所述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结构:
其中:
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2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2元杂芳基;
R3、R4和R5各自独立地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2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2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2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2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2元杂芳基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2元杂芳基硫基,或R3、R4和R5中的任意两个与共同连接的Si原子构成3-10元硅杂环;
R6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环烷基;
所述的硅杂环的环原子具有0-3个(优选为0、1、2或3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
杂芳基具有1-3个(优选为1、2或3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
附加条件是:R1和R2至少一个为
所述的任一“取代”是指基团上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1、2、3或4个)氢原子各自独立地被选自下组的取代基所取代:羟基、氨基、巯基、卤素、C6-C12芳基、C5-C12杂芳基、C1-C6烷基、C3-C6环烷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R1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87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