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吞咽障碍的增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5518.8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2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兵兵;邓欣;田俊楠;石丹;徐龙;李贺佳;王宇;郭平;施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恒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9/30 | 分类号: | A23L29/30;A23L29/269;A23L29/238;A61K47/36 |
代理公司: | 31236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晶<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亲水胶 淀粉 质量份 增稠 麦芽糊精 等级下降 高粘稠度 快速分散 吞咽障碍 协同增效 质量配比 唾液 持水性 高粘度 粘稠 水解 冲调 复配 水合 粘黏 溶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吞咽障碍的增稠组件,原料的质量配比如下:亲水胶350‑450质量份,淀粉100‑250质量份,麦芽糊精350‑450质量份;原料质量百分百为:所述亲水胶30%~45%,淀粉10%~30%,麦芽糊精40%~60%。本发明的增稠组件同时使用亲水胶和淀粉,复配协同增效,降低成本,利用亲水胶的高粘度和淀粉优良的持水性,避免只使用亲水胶增稠高粘稠度(IDDSI 4级)时的粘黏,同时规避因淀粉被唾液水解引起粘稠等级下降的风险;产品易于冲调、快速分散溶解,水合速度快,无味,稳定性好,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营养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吞咽障碍的增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吞咽障碍往往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严重的健康问题。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是由疾病和衰老引起的,最常见于脑卒中患者、痴呆症患者和老年人。在流体食物中加入增稠组件能够增加流体食物的黏稠度、降低其流动性,是延长流体食物吞咽时间、降低吞咽安全风险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解决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食困难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外和国内部分食品企业已经上市了一些用于增稠液体食品的产品。
现有产品的问题和缺点:
(1)有些产品使用到的增稠剂淀粉基,其增稠原理是淀粉颗粒在液体中的膨胀糊化。淀粉的亲水性好,持水性佳;但是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让淀粉水解,导致增稠流体黏度明显下降,长时间放置也导致淀粉增稠的产品变稀,淀粉基的增稠产品不够稳定。有些胶基的增稠产品,配置高粘稠度时容易产生团块或疙瘩,水合速率较慢,使用不方便;而且只使用胶基的增稠产品很难达到高粘稠度(IDDSI 4级),饮品太过粘黏,沾到勺子上很难滑落;而太过粘黏的食物,会增加吞咽后咽部残留的风险;
(2)亲水胶的粒径与其分散性、水合效果密切相关,粒径小的亲水胶,水合速度快,但溶于水时容易抱团,通常采取造粒工艺增加亲水胶的粒径,提高其分散性。
(3)专利“CN 108902915一种速溶型复方增稠剂”在造粒工艺中使用乙醇作为粘合剂溶液,而乙醇在实际生产中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专利“CN107205455黄原胶造粒物和增稠用组合物”时造粒2次,工艺步骤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吞咽障碍的增稠组件,同时使用亲水胶和淀粉,复配协同增效,用麦芽糊精填充,降低成本,增稠组件易于冲调、快速分散溶解,水合速度快,无味,稳定性好,方便使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吞咽障碍的增稠组件制备方法,制备工艺条件简单、易于控制,采用流化床一步制粒,生产难度低;粘合剂的溶剂为水,不使用有机溶剂,生产时安全性高、成本低,绿色环保;并且造粒物的得率高,可达到90%以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善吞咽障碍的增稠组件,原料的质量配比如下:亲水胶350-450质量份,淀粉100-250质量份,麦芽糊精350-450质量份;其中;
原料质量百分比为:所述亲水胶30%~45%,淀粉10%~30%,麦芽糊精40%~60%。
优选的,所述亲水胶包括黄原胶、瓜尔胶、刺云实胶、刺槐豆胶、结冷胶,各组分质量占所述增稠组件总质量百分比为:黄原胶20%~40%、瓜尔胶0.5%~2%、刺云实胶0.5%~15%、刺槐豆胶0.5%~10%、结冷胶0.3%~1%。
优选的,所述淀粉包括羟丙基淀粉、食用玉米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各组分质量占所述增稠组件总质量百分比为:羟丙基淀粉8%~25%、食用玉米淀粉1%~5%、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5%~5%、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0.5%~2%。
优选的,所述麦芽糊精的葡萄糖当量值为8-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恒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恒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55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