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性铜箔基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7248.4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5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唐超;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固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38 | 分类号: | H05K3/38;H05K3/02;C09J181/00;C09J11/06;C09J11/04;C09J9/02;C09J7/30;C09J7/10;C08J5/18;C08K3/08;C08K3/36;C08K5/3475;C08K1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张佩璇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性 铜箔 基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柔性电路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性铜箔基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软性铜箔基材,其包括至少一层挠性绝缘基膜、至少一层金属铜箔和将相邻挠性绝缘基膜和金属铜箔粘结起来的胶膜,所述胶膜包括如下组分:聚苯撑苯并二噻唑、偶联剂、天然橡胶、导电粒子和紫外线吸收剂,所述偶联剂为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胶膜以热塑性液晶高分子材料,具有低吸湿、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及耐高温等优良性能,并且加工过程中无有机溶剂参与,由于热塑性与目前胶膜热固性的性能相比,具有可修复和可还原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柔性电路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性铜箔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又称“FPC柔性板”,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具有许多硬性印刷电路板不具备的优点。它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利用FPC柔性板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
软性铜箔基材(英文缩写FCCL:Flexible Copper Clad Laminate),又称为:挠性覆铜板、柔性覆铜板、软性覆铜板,FCCL是FPC的加工基材。FCCL分为两大类:有胶粘剂型三层软板基材(3L FCCL)与无胶粘剂型二层软板基材(2L FCCL)两大类。三层型挠性覆铜板是由铜箔、薄膜、胶粘剂三个不同材料所复合而成的。因为2L FCCL的价格较贵,生产不易,产量亦不足以供应高阶软板的需求,所以目前市面上广泛使用的还是三层软板基材。
胶粘剂是三层法挠性覆铜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挠性覆铜板的产品性能和质量。用于挠性覆铜板胶粘剂的主要有聚酯类胶粘剂、丙烯酸类胶粘剂、环氧或改性环氧类胶粘剂、聚酰亚胺类胶粘剂、酚醛-缩丁醛类胶粘剂等。
但上述胶粘剂均属于热固性材料,一旦定型则不可逆转,但这类材料又存在存在易发热、热膨胀系数大,软板基材易形变,吸潮性大,并且高频传输损耗严重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类胶粘剂均需有机溶剂溶解使用,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
液晶高分子,也叫液晶聚合物,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以液晶相存在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特点是分子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又具有取向有序。属于这类材料的高聚物的分子链中含有棒状或片状结构的介晶基元,使液晶形成刚性或半刚性链结构。液晶既具有像液体一样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又具有晶体一样的各向异性。因其具有低吸湿、低介电常数及低介电损耗的特性,且随着5G高速传输的时代来临,其必将替代目前广泛应用的胶膜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性铜箔基材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目前软性铜箔基材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软性铜箔基材,其包括至少一层挠性绝缘基膜、至少一层金属铜箔和将相邻挠性绝缘基膜和金属铜箔粘结起来的胶膜,所述胶膜包括如下组分:聚苯撑苯并二噻唑(PBT)、偶联剂、天然橡胶、导电粒子和紫外线吸收剂,所述偶联剂为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本发明提供的胶膜与常用胶膜的粘结原理不同,不是通过形成三维立体网络实现挠性绝缘基膜和铜箔的连接,而是通过聚苯撑苯并二噻唑自身的化学结构与两个基层形成键合,胶膜具有热塑性,可在加热情况下回复流动状态,因此具有可修复性。
可选地,所述胶膜中聚苯撑苯并二噻唑的平均数均聚合度为4000-5000。
可选地,所述胶膜中各组分按重量份计的配比如下:
可选地,所述挠性绝缘基膜包括如下组分:聚苯撑苯并二噻唑、交联剂、导电粒子、紫外吸收剂、偶联剂和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固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固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72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